时间: 2025-05-22 11: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1:43:17
登望楚山最高顶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楚山最高峰所见的美丽风景。诗中提到,山水景色各有特色,襄阳的美景与会稽山的秀丽相映成辉。然而,眼前的楚山是最高的,作者以前从未攀登到过这座山。石壁看起来像是被刻削出来的,其他的山峰在它面前显得矮小。作者在晴朗明媚的天气里试图登高望远,但目光所及似乎无尽无边,远处的云梦山显得渺小,武陵的花也让人感到迷醉。最后,黄昏时分,骑马归去,月光映照着幽静的溪流。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以清新自然、情感丰富而著称。他的诗歌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创作于孟浩然登临楚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登高望远的感受。楚山作为高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山水的变化则反映出诗人心境的丰富与自由。
《登望楚山最高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热爱。全诗在清新明快的语言中,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诗人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将楚山的高峻与周围山水的相对低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楚山的巍峨和壮丽。尤其在“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一句中,诗人以清澈明亮的天气为背景,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令人感受到一种恍若人间仙境的迷醉感。最后的“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则引入夜色,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归途图景,给人以深远的回味。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那种超然物外、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
全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中提到的“襄阳”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北省
B. 浙江省
C. 山西省
“石壁疑削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石壁自然形成
B. 石壁被人为雕刻
C. 石壁非常平坦
诗中“暝还归骑下”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太阳刚落山
B. 夜晚骑马归去
C. 清晨骑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