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9:55
一眺石
作者: 傅伯寿 〔宋代〕
一眺人间万事非,
海鸥山鸟便忘机。
林端髣髴见帆影,
知有扁舟天际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思考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人眺望远方,感叹人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虚幻的,海鸥和山鸟在这种宁静中忘却了烦恼。林边隐约可见帆船的影子,诗人知道那扁舟正朝着天际归来,象征着归隐和解脱。
典故解析:诗中提到的“海鸥”和“山鸟”常用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作者介绍:傅伯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追求心灵的宁静。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动荡和商业繁荣并行,诗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感受到人世的复杂与纷扰,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一眺石》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然。诗的开头“一眺人间万事非”,立刻引出对世间纷扰的思考,似乎在说,人生如梦,万事皆虚。此句以“眺”字引入,展现了诗人远眺的姿态,也折射出他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接下来的“海鸥山鸟便忘机”,则转入对自然的描绘,海鸥和山鸟是自由的象征,它们在辽阔的天地间飞翔,毫无牵挂,正是诗人向往的境界。这里的“忘机”二字尤为动人,意在强调一种心灵的解脱,抛却世俗的计较与纷争。
“林端髣髴见帆影”,这句通过模糊的帆影,引出了归隐的意象。帆影是远行者的象征,暗示着一种理想的归宿,诗人似乎在期待着某种解脱与归还的状态。最后一句“知有扁舟天际归”,则表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世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它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哲理和自然的美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扁舟”象征归隐)、拟人(海鸥与山鸟的“忘机”),以及对仗(如“海鸥山鸟”与“帆影扁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感叹,和对自然宁静、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万事非”是指什么?
A. 事情的真实
B. 事情的虚幻
C. 事情的复杂
D. 事情的简单
“忘机”在诗中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忘记了烦恼
B. 忘记了目标
C. 忘记了时间
D. 忘记了朋友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
A. 归隐与宁静
B. 旅行的快乐
C. 生活的艰辛
D. 人生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但傅伯寿的作品更加强调了对人世纷扰的感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值得读者深思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