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10: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0:09:51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蓬。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新霜已经覆盖了衰老的树叶,寒冷的阳光洒在稀疏的蓬草上。
岸边细细的草木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平静的波面看上去宽广得像天空。
桥梁连接着越溪的流水,帆船随风而行在剡川的水面。
不知何处传来箫声和鼓声,隐约在丛林中的神祠里。
字词注释:
作者介绍: 夏竦,宋代诗人,字德明,号山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冬之际,正值时节交替之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自身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鉴湖晚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冬季节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以“新霜脱衰叶”引入,给人一种冷冽的气息,霜与衰叶的结合使人感到一丝凄凉,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接着“寒日下疏蓬”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寒冷的氛围,稀疏的蓬草在寒冷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单薄。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一句则转向对水面景象的描写,细致的岸边与宽广的水面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画卷中。
接下来“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再次将视野拓展,诗人描绘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桥梁与水流、帆船与风的描写,都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而最后一句“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则引入了文化和宗教的元素,隐约的箫声鼓声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的气息,仿佛在呼唤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新霜脱衰叶”表现了什么样的季节?
A. 夏天
B. 秋冬
C. 春天
D. 雨季
填空题:诗中“何处鸣__,丛祠杳霭中”中的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