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

时间: 2025-05-07 12:12:42

诗句

一老风流两社间,至今膏馥尚留残。

典刑已矣墨犹润,生死以之盟未寒。

淮海属心知士苦,山林投分只儒酸。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12:42

原文展示

一老风流两社间,
至今膏馥尚留残。
典刑已矣墨犹润,
生死以之盟未寒。
淮海属心知士苦,
山林投分只儒酸。
灯前掩袂空三叹,
盍与传诸琬琰看。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两社之间,年老的风流人物依旧留存,
至今芬芳的气息尚且留下残余。
典章制度已经破灭,然而墨迹仍然滋润着纸张,
生与死的盟誓仿佛依旧未曾冷却。
淮海之地,心知士人的艰辛,
山林之间,归隐的儒生只剩下酸楚。
灯下掩面轻叹,空自感慨三叹,
为何不把这感慨传递给琬琰一同欣赏呢?

注释

  • 老风流:指年长的风流人物,通常指有才华且风雅的人。
  • 膏馥:形容香气或美好的气味。
  • 典刑已矣:指典章制度已经废除。
  • 墨犹润:墨迹仍然鲜明,表示对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 盟未寒:生死之盟仍然热切,没有冷却。
  • 淮海:指淮河和海域,象征士人的艰难处境。
  • 山林投分:隐居于山林,表示一种归隐的生活状态。
  • 琬琰:指美玉,象征珍贵的事物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梦阮,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而著称。李曾伯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为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立斋有关,杜立斋是当时知名的文人,他的遗作在文人圈中广为流传。李曾伯在此诗中表达了对文人风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命运的关注和对文化价值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老风流”开篇,立刻引入了与文人雅士相关的情感和氛围。诗人通过“至今膏馥尚留残”来表现文人遗留的文化气息,显示出对前人风采的追忆和尊重。接着,诗人提到“典刑已矣”,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动摇,但“墨犹润”又体现了文化的持久性和力量。

“生死以之盟未寒”,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承诺。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士人的苦楚和儒者的酸楚,既反映了社会的艰难,也揭示了文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以“灯前掩袂空三叹”结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似乎在问为何不与他人分享这种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厚的共鸣,既有对文化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老风流两社间:描写一位年长的雅士在两个社团之间,暗示他在文人圈中的地位。
  2. 至今膏馥尚留残:即使岁月已逝,文人的风采依旧留有余香,强调文化的传承。
  3. 典刑已矣墨犹润:虽然制度已废,文化仍在延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4. 生死以之盟未寒:生死之约依旧温暖,表明情谊的深厚。
  5. 淮海属心知士苦:士人的艰辛在淮海之间,表现对士人命运的同情。
  6. 山林投分只儒酸:归隐的儒者感到酸楚,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7. 灯前掩袂空三叹:独自感叹,表现出孤独和无奈。
  8. 盍与传诸琬琰看:希望分享这种感慨,呼唤共同欣赏文化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如“生死以之盟未寒”与“灯前掩袂空三叹”。
  • 比喻:用“膏馥”比喻文人的遗风,生动形象。
  • 象征:琬琰象征文化的珍贵,暗示人们应珍惜并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风采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士人境遇的关怀,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老风流:象征文人风雅,体现士人文化的持久性。
  • 膏馥:象征文化的芬芳,反映出对传统的敬重。
  • :象征文学与文化,强调知识的延续。
  • 淮海:隐喻士人的艰难处境,反映社会的动荡。
  • 灯前掩袂:象征孤独与感伤,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老风流”中的“老”指的是: A. 年龄大
    B. 老旧
    C. 风流人物

  2. “膏馥尚留残”中的“膏馥”是指: A. 香气
    B. 雨水
    C. 文字

  3. “灯前掩袂空三叹”这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感叹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曾伯 vs. 杜甫:李曾伯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一作刘禹锡诗) 玉台体十二首 其十一 锡杖歌送明 夏至日作 送别沅 送薛十九丈授将作主簿分司东都赋得春草 韦宾客宅与诸博士宴集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后识方干 包含篓的词语有哪些 顶天立地 黑字旁的字 一牛鸣 舟字旁的字 身经百战 寸字旁的字 包含籽的词语有哪些 百年之欢 包含赞的成语 反切 包含罢的成语 胆俞 骨字旁的字 南蛮子 包字头的字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子成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