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10
杨万里《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之一:
树劲春犹瘦,花寒暮更明。
平生岂无句,此外不须清。
这首诗的意思是:树木在春天依然显得瘦弱,梅花在寒冷的傍晚却更加鲜艳。我的一生难道没有写过诗句吗?除此之外,我不需要多加清白。
此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尤其是在寒冬中仍然绽放的梅花,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使用白话,易于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本诗通过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脆弱与梅花的坚强,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头的“树劲春犹瘦”,传达出春天尚未完全复苏,树木依旧显得单薄,暗示了生命的脆弱。而随着“花寒暮更明”的出现,梅花在严寒的傍晚中愈加显得明亮,这不仅是对梅花自身韧性的赞美,也体现出一种在逆境中绽放的精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信,暗示他在生活中虽有艰辛,但心中始终有诗意存在,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全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蕴含深厚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在逆境中也能绽放光彩的主题,梅花的坚韧象征着人们在生活困境中的坚持与乐观态度。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创作的自信。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树劲春犹瘦”反映了什么样的季节特征?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