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4: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19:36
题东明寺
蜀僧 〔宋代〕
三十年前镇益州,
紫泥丹诏凤池游。
大钧播物心难一,
六印悬腰老未休。
佐主不能如傅说,
知几那得似留侯。
功名富贵今何在,
寂寂招题一土丘。
三十年前我还在益州,
那时接到紫泥的诏书,在凤池游玩。
大事的推行让人的心难以统一,
六印悬挂在腰间,年纪已高却未曾休息。
辅佐君主的我,不能像傅说那样成功,
又怎能像留侯那样被世人铭记?
如今的功名和富贵又在哪里呢?
只剩下寂寂无名的土丘。
蜀僧,身处宋代,代表了当时的士人群体,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与对历史的感慨。他善于将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结合,展现出浓厚的思乡与怀古情怀。
《题东明寺》创作于蜀僧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现状的反思之中。三十年前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表露出对功名富贵的无奈与追寻。
《题东明寺》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回忆三十年前在益州的荣光,展现了自己从昔日荣光到如今寂寂无名的心路历程。开篇提到“紫泥丹诏”,即皇帝的圣旨,暗示了作者曾经参与朝政的经历,展现了昔日的权势与荣耀。接着提到“大钧播物心难一”,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隐喻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
“六印悬腰老未休”,则传达了作者虽年已高却仍未能摆脱权力的束缚,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佐主不能如傅说,知几那得似留侯”,通过比较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未能成就伟业的遗憾。最后的“功名富贵今何在,寂寂招题一土丘”,更是直接揭示了功名富贵的短暂与虚幻,留下了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深沉,体现了蜀僧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荣光与现在的寂寞,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无常,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载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紫泥丹诏”中的“紫泥”指什么?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傅说和留侯分别象征什么?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