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刘茂实赴省袖澹庵旧赠见过索送行诗用韵》

时间: 2025-04-27 02:54:51

诗句

蚤日已俊茂,高交仍老成。

贯通虽七略,陶冶异长城。

圣世患才少,忠言繇主明。

平生捩眼看,得隽每知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4:51

原文展示: 蚤日已俊茂,高交仍老成。 贯通虽七略,陶冶异长城。 圣世患才少,忠言繇主明。 平生捩眼看,得隽每知名。

白话文翻译: 早年已经才华横溢,交往的朋友也都是成熟稳重之人。 虽然学识广博如七略,但其陶冶情操之功却不同于长城的坚固。 在圣明的时代,人们担忧的是人才稀少,而忠诚的言论则源自君主的明智。 一生中总是用锐利的眼光看待事物,因此每当有所成就时,总能为人所知。

注释:

  • 蚤日:早年。
  • 俊茂:才华横溢。
  • 高交:交往的朋友。
  • 老成:成熟稳重。
  • 七略:指《七略》,古代文献分类法,这里泛指广博的学识。
  • 陶冶:陶冶情操,修养身心。
  • 长城: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 圣世:圣明的时代。
  • 患才少:担忧人才稀少。
  • 忠言繇主明:忠诚的言论源自君主的明智。
  • 捩眼:锐利的眼光。
  • 得隽:取得成就。
  • 知名:为人所知。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诗风著称。这首诗是赵蕃为友人刘茂实赴省考试送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代人才稀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才华和成熟稳重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时代人才稀缺的忧虑。诗中“蚤日已俊茂,高交仍老成”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早年才华的赞赏,也体现了对其成熟稳重品质的认可。“贯通虽七略,陶冶异长城”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学识的广博和情操的高尚。最后两句“平生捩眼看,得隽每知名”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锐利眼光和成就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人才的期待和忧虑。

诗词解析:

  • 首句“蚤日已俊茂”,通过“蚤日”和“俊茂”的对比,突出了友人早年的才华横溢。
  • 次句“高交仍老成”,用“高交”和“老成”来形容友人的交往圈子,强调了其成熟稳重的品质。
  • 第三句“贯通虽七略”,以“七略”比喻友人学识的广博。
  • 第四句“陶冶异长城”,通过“陶冶”和“长城”的对比,强调了友人情操的高尚和不同于常人的坚固。
  • 第五句“圣世患才少”,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代人才稀缺的忧虑。
  • 第六句“忠言繇主明”,通过“忠言”和“主明”的对应,强调了忠诚言论的重要性。
  • 最后两句“平生捩眼看,得隽每知名”,通过“捩眼”和“得隽”的对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锐利眼光和成就的赞赏。

意象分析:

  • “蚤日”:象征着早年的时光,寓意友人早年的才华横溢。
  • “俊茂”:象征着才华横溢,寓意友人的才华。
  • “高交”:象征着交往的朋友,寓意友人的交往圈子。
  • “老成”:象征着成熟稳重,寓意友人的品质。
  • “七略”:象征着广博的学识,寓意友人的学识。
  • “陶冶”:象征着情操的高尚,寓意友人的情操。
  • “长城”:象征着坚固不可动摇,寓意友人的情操不同于常人的坚固。
  • “圣世”:象征着圣明的时代,寓意作者对时代的期待。
  • “患才少”:象征着人才稀缺,寓意作者对时代人才的忧虑。
  • “忠言”:象征着忠诚的言论,寓意友人的忠诚。
  • “主明”:象征着君主的明智,寓意友人的忠诚源自君主的明智。
  • “捩眼”:象征着锐利的眼光,寓意友人的眼光。
  • “得隽”:象征着取得成就,寓意友人的成就。
  • “知名”:象征着为人所知,寓意友人的成就为人所知。

互动学习:

  1. 诗中“蚤日已俊茂”中的“蚤日”指的是什么? A. 早晨 B. 早年 C. 昨天 答案:B. 早年

  2. “贯通虽七略”中的“七略”指的是什么? A. 七种技能 B. 七种学识 C. 古代文献分类法 答案:C. 古代文献分类法

  3. “陶冶异长城”中的“长城”比喻什么? A. 坚固的情操 B. 坚固的城墙 C. 坚固的学识 答案:A. 坚固的情操

  4. “圣世患才少”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忧虑? A. 时代的不公 B. 人才的稀缺 C. 时代的混乱 答案:B. 人才的稀缺

  5. “平生捩眼看”中的“捩眼”指的是什么? A. 锐利的眼光 B. 闭眼 C. 斜眼看 答案:A. 锐利的眼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代人才稀缺的忧虑。
  • 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代人才稀缺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蕃《刘茂实赴省袖澹庵旧赠见过索送行诗用韵》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代人才稀缺的忧虑,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友人品质的赞美,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友人的怀念。
  • 赵蕃《刘茂实赴省袖澹庵旧赠见过索送行诗用韵》与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代人才稀缺的忧虑,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友人品质的赞美,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友人的送别。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苏轼诗集》
  • 《王安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黄冈竹枝词 其一 昌甫题徐仙民诗集因和韵两篇 其一 李宰新成假山 还丹复命篇 其九 哭黄夫人孟畹 栖玄寺听讲毕游邸园七韵应司徒教诗 赠李彦安赴荆门州学正 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 秋夜不寐 其十九 春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来有往 提土旁的字 启航 福利 包含计的成语 春风报罢 马鹿易形 爻字旁的字 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言中事隐 凵字底的字 耳字旁的字 游丝飞絮 包含营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降的词语有哪些 飞黄腾达 戟门 角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