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8: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8:59:34
大酺 其二 寿沿江大制使观文马裕斋同知
作者: 陈著 〔宋代〕
问大江东,长淮上,缘分如何修到。
轻裘还熟局,第三番又是,五年春了。
菜饭工夫,露香心事,惟靠天公分晓。
林泉琴书梦,算飞笺觅去,不知多少。
奈雅意难酬,又还留住,口衔新诏。
都无他嗜好。玉麟静公事供谈笑。
满眼是风花飘忽,惟有长松,雪霜里插天苍老。
休忆家山好。安乐处便成蓬岛。
正春雨秧畴饱。边城如画,处处绿杨芳草。
青溪不妨寄傲。
问:大江东流,长淮之上,我们的缘分是如何修成的呢?
轻裘已经熟悉,第三次相聚,春天又过去了五年。
在吃菜饭的时候,露水中藏着我的心事,只希望天公能分晓。
梦中的林泉和琴书,算是寄飞笺去寻觅,不知有多少。
奈何雅意难以酬谢,我仍然留住,口中含着新诏。
除了这些,我并没有其他的嗜好。玉麟静公事供我谈笑。
眼前满是飘忽的风花,唯有那苍老的长松在雪霜中挺拔。
不要再忆念故乡的美好,安乐之处便成了蓬莱岛。
正值春雨滋润着秧苗,边城如画,到处是绿杨和芳草。
青溪让我寄托傲气。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大酺》是陈著在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怀。
这首诗以“问”字开头,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似乎在与友人对话,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大江”、“林泉”、“青溪”等,构成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感伤。五年春去,时光荏苒,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也在思考未来。尤其是“奈雅意难酬”,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诸如“长松”、“蓬岛”等意象,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超脱,表现出一种士人特有的洒脱与宁静。
逐句解析
问大江东,长淮上,缘分如何修到。
开篇提问,表达对缘分的思索。
轻裘还熟局,第三番又是,五年春了。
轻松的衣着体现了相聚的轻松,五年春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菜饭工夫,露香心事,惟靠天公分晓。
日常生活中藏有心事,希望能被理解。
林泉琴书梦,算飞笺觅去,不知多少。
追求理想生活,梦中的美好不易实现。
奈雅意难酬,又还留住,口衔新诏。
理想难以实现,但仍然希望能有所作为。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轻裘”象征什么?
A. 温暖舒适
B. 严寒
C. 破旧
D. 沉重
“奈雅意难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蓬岛”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著的《大酺》更加内敛,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李白强调的是豪放与洒脱,而陈著则更关注于细腻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