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6:24
大酺 新春早起
作者: 饶宗颐 〔近代〕
望朔云昏东皋暗,
飞雪斜敲林屋。
远峰初日起,
挂铜钲,时与小星相触。
残月辞人,孤灯障梦,
闲倚高楼深竹。
流年刚过了,
听雨声未断,黍炊初熟。
正湖海瘴生,
画阑烟悄,伴人清独。
穷冬归又速。
尚堪送清景劳飞毂。
算只有江云愁岭,
霞碎笺天,说离居自烦心目。
何况归帆少,
空目断画屏千曲。
蓦回首江南国。
迎岁莺语,多少帘栊桃菽。
驿梅正宜对烛。
在朔月的阴云下,东边的山坡显得昏暗无光,飞雪斜斜地敲打着林间的小屋。远处的山峰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仿佛挂着铜锣,与小星星偶尔碰触。残月告别了人们,孤独的灯光遮挡了梦境,我在高楼深竹间闲倚。流年刚刚过去,听着雨声依然不断,稻谷已经开始成熟。此时湖海间雾气弥漫,画阑前烟雾缭绕,伴我清独。寒冬又一次迅速归来,尚能迎送清明的景色,劳累的车轮转动。唯有江云愁肠,霞光如碎片飘散在天际,提到离居的心情让人烦恼。何况归来的帆船很少,只能空眼断望那千曲画屏。蓦然回首,江南的国土在眼前,迎接新岁的莺歌,多少帘外桃花豆荚。驿站的梅花正适合在烛光下对饮。
作者介绍: 饶宗颐(1892-1999),字惟仁,号宗颐,近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专注于古典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他的诗风融汇了传统与现代,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早春时节,诗人反映了新春来临之际自然景象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大酺 新春早起》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时,情感的流动与景物的描写紧密相连。开头的“望朔云昏东皋暗”便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略显阴郁的氛围,暗示着冬季的余寒尚未完全消退。随着诗句的推进,飞雪、晨曦以及初熟的黍米相继出现,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诗中“流年刚过了,听雨声未断,黍炊初熟”一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农作物的生长,这种自然与时间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同时,“穷冬归又速”一句,带有一丝无奈,似乎在感慨时光的飞逝,而“算只有江云愁岭,霞碎笺天”更是流露出一丝哀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巧妙地交织了个人情感,给读者以深思的空间。诗人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望朔云”指的是:
A) 新月
B) 满月
C) 半月
“飞雪斜敲林屋”中,飞雪的作用是:
A) 视觉美感
B) 声音的描写
C) 传达宁静氛围
诗中提到的“残月辞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首诗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大酺 新春早起》更为内省,夹杂着对时间与故乡的思考,情感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