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8:58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作者:卢纶 〔唐代〕
参差岩障东,云日晃龙宫。
石净非因雨,松凉不为风。
恋泉将鹤并,偷果与猿同。
眼界尘虽染,心源蔽已通。
莲花国何限,贝叶字无穷。
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
这首诗描绘了宝泉寺的美丽景色,东边的岩石参差不齐,云彩和阳光在龙宫上闪烁。石头的干净并不是因为下过雨,松树的凉爽也不是因为有风。与泉水相依的仙鹤,偷果的猿猴彼此相伴。虽然眼界被世俗所污染,但内心的源泉却已通达。莲花的国度没有边际,贝叶上的文字无穷无尽。早晚我将登上麟阁,慈悲的门将要托付给您,公子。
作者介绍:卢纶(约739-799),字挺之,唐代诗人,晚唐诗坛的代表之一,与杜甫、白居易齐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李益端公回邠宁幕的场合,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与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哲思。
卢纶的《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宝泉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优雅。
“参差岩障东,云日晃龙宫”开篇便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吸引读者的注意,东边的岩石和龙宫的云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石净非因雨,松凉不为风”则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宜人,似乎暗示着一种理想的境界。
“恋泉将鹤并,偷果与猿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在此得以体现。而“眼界尘虽染,心源蔽已通”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哲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通达。
最后两句“莲花国何限,贝叶字无穷”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象征着无限的理想和追求。而“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则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纯净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山水
B. 岩石与云日
C. 花草树木
D. 天空星辰
“眼界尘虽染,心源蔽已通”中“尘”指的是什么?
A. 煤尘
B. 世俗事物
C. 沙尘暴
D. 灰尘
诗中“莲花国何限”的意思是什么?
A. 理想没有尽头
B. 莲花的数量很多
C. 国土辽阔
D. 花开遍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