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时间: 2025-04-26 14:38:16

诗句

值迥逢高驻马频,雪晴闲看洛阳春。

莺声报远同芳信,

柳色邀欢似故人。

酒貌昔将花共艳,鬓毛今与草争新。

年来百事皆无绪,唯与汤师结净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8:16

原文展示: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值迥逢高驻马频,
雪晴闲看洛阳春。
莺声报远同芳信,
柳色邀欢似故人。
酒貌昔将花共艳,
鬓毛今与草争新。
年来百事皆无绪,
唯与汤师结净因。


白话文翻译:

在这偶然的机会,我频繁地见到高人骑马经过,
雪后的晴天,我悠闲地观看洛阳的春天。
黄莺的鸣叫传来远方的消息,
柳树的色彩邀请欢聚,仿佛是老朋友。
喝酒的样子曾经与花朵一起绚烂,
而如今头发与草木争相焕发新绿。
这些年来百事无绪,
只有与汤师的友情保持着清净的因缘。


注释:

字词注释:

  • 值迥逢:偶然相遇。
  • 高驻马频:高人频繁骑马经过。
  • 雪晴:雪后天晴。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芳信:花香的消息。
  • 邀欢:邀请欢聚。
  • 酒貌:喝酒的样子。
  • 鬓毛:鬓发,头发的意思。
  • 百事皆无绪:许多事情都没有头绪。

典故解析:

  • 汤师: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书生,诗人通过与其的交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洛阳春:洛阳作为古都,春天的景色特别美丽,代表着繁荣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约835年-约910年),唐代诗人,字子宣,广平人。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语言清新,风格多变,善于表现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洛阳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友谊情感的诗。诗人在春天的洛阳,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心中不免生出对老友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莺声和柳色的细腻意象,传达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情感。开头几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春日的温暖和安详。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酒貌昔将花共艳,鬓毛今与草争新”一句,既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也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最后一句“唯与汤师结净因”则是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尽管生活中许多事情无从把握,但与友人的情谊却是清净而牢固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思考,将春天的美景与友人的情谊有机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值迥逢高驻马频:在偶然的时刻,常常看到高人骑马经过,表达出诗人的感慨与目睹。
  2. 雪晴闲看洛阳春:雪后天气晴朗,悠闲地欣赏洛阳的春光,渲染出春天的美好。
  3. 莺声报远同芳信:黄莺的歌声传来远方的消息,象征着友情的传递。
  4. 柳色邀欢似故人:柳树的绿意犹如老朋友的邀请,传达出温暖和亲切的情感。
  5. 酒貌昔将花共艳:过去喝酒的样子与花儿一起盛开,象征着曾经的美好时光。
  6. 鬓毛今与草争新:如今的头发和草木一样焕发新生,反映出时光的流逝。
  7. 年来百事皆无绪:这些年来许多事情都没有头绪,表达了人生的迷茫。
  8. 唯与汤师结净因:只有与汤师的友情保持着清净的联系,强调了友情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色比作故人的邀请,生动形象。
  • 拟人:莺声与柳色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之间形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无常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欢乐和友谊。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象征过去的欢聚与美好回忆。
  • :象征生命的更新和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驻马频”是指什么?

    • A. 诗人骑马经过
    • B. 高人骑马经过
    • C. 春天的景象
  2. 诗中“酒貌昔将花共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光的怀念
    • B. 对友谊的珍视
    • C. 对春天的赞美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汤师”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一位书生
    • C. 一位酒家老板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在表现春天和友谊的主题上,卢纶的《洛阳早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更注重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首诗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相关的古诗词评论文章与书籍。

相关查询

采桑子 临江仙 其七 醉落魄 泛清波摘遍 鹧鹧天 题司马长卿画像 更漏子·出墙花 诉衷情 木兰花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开淘 谈今说古 鬯字旁的字 谑笑科诨 吃喜 牛字旁的字 嫣然而笑 容盛 肀字旁的字 竞新斗巧 一字旁的字 箘簵 强词夺正 麻字旁的字 死亦瞑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