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7-28 11:22:53

诗句

急认浮沉水内金,若能烹鍊鬼神钦。

四神守卫神炉固,九转工夫转色深。

龙虎翻施双入路,龟蛇腾焰两边侵。

但知五色纷纷起,满室荧煌可照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2:53

原文展示:

急认浮沉水内金,
若能烹鍊鬼神钦。
四神守卫神炉固,
九转工夫转色深。
龙虎翻施双入路,
龟蛇腾焰两边侵。
但知五色纷纷起,
满室荧煌可照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炼丹术的奥秘。诗人急切地想要认清那些在浮沉之间的金子,如果能够成功炼制,就能得到鬼神的赞赏。四位神灵守护着神炉,炼丹的过程非常复杂,经过九次反复,颜色愈加深厚。龙和虎翻滚着,各自进入了炼丹的道路,龟和蛇在两边腾起火焰。只要知道五种颜色交错而起,整个房间就会被光辉照亮,照亮心灵。

注释:

  • 急认:急切地辨认。
  • 浮沉:指金子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 烹炼:指炼制的过程。
  • 鬼神钦:神明所钦佩。
  • 四神:指四个守护神。
  • 九转:炼丹过程中反复的九次转化。
  • 龙虎:象征阴阳和谐的力量。
  • 龟蛇:古代文化中的神秘生物,象征智慧与力量。
  • 五色:指五种颜色,象征着丰富的变化和内心的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著名道士及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道家文化和炼丹术闻名。他的诗作多与道教哲学、炼丹术相关,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金丹诗四十八首》是张继先的重要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道教炼丹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在当时社会,炼丹术被视为追求长生不老和智慧的途径,诗中的意象与炼丹的过程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炼丹术的神秘与复杂。诗人用“急认浮沉水内金”开篇,展示了炼金追求的迫切感,仿佛在告诉读者,只有深入水底才能发现真正的金子,这既是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接着,诗中提到的“四神守卫神炉固”,暗示了炼丹过程中的神秘力量和保护,四位守神不仅是对炼丹术的尊重,也代表了道教中对宇宙力量的理解。

在“九转工夫转色深”一句中,诗人强调了炼丹的艰辛和反复,九转象征着反复的实验和积累的智慧,显示出对成功的渴望与期待。而后面的“龙虎翻施双入路,龟蛇腾焰两边侵”则通过神话生物的意象,表现出炼丹过程中的阴阳调和与斗争,暗示了道教中“道”的哲学。

最后两句“但知五色纷纷起,满室荧煌可照心”则表明了炼丹的最终目的,五色象征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荧煌的光辉不仅是炼丹的成果,更是心灵的启迪。整首诗既展示了炼丹的复杂过程,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张继先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急认浮沉水内金:急切地辨认水中的金子,象征对真理和财富的渴求。
  2. 若能烹炼鬼神钦:若能成功炼制,便能得到神灵的欣赏,展示了成功的荣耀。
  3. 四神守卫神炉固:四位神明守护着炼丹的炉子,象征炼丹的神秘与安全。
  4. 九转工夫转色深:经过九次反复的炼制,颜色愈加深厚,象征艰辛的努力。
  5. 龙虎翻施双入路:龙和虎的斗争,象征阴阳的和谐与相互作用。
  6. 龟蛇腾焰两边侵:龟蛇的腾起火焰,象征智慧与力量的显现。
  7. 但知五色纷纷起:五种颜色交错而起,象征内心的丰富与变化。
  8. 满室荧煌可照心:光辉照亮整个房间,象征心灵的启迪与明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炼丹过程比作水中金子的浮沉,强调寻找真理的艰难。
  • 象征:龙虎、龟蛇等意象象征道教哲学中的阴阳与智慧。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炼丹术的探索与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炼丹的复杂过程,以及在追求真理和长生的过程中内心的光辉与启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沉: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艰难。
  • 四神:代表宇宙的力量和守护。
  • 九转:象征反复的努力与坚持。
  • 龙虎:暗示阴阳调和。
  • 龟蛇:象征智慧与力量。
  • 五色:代表内心的丰富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转”象征什么?

    • A. 一次炼制
    • B. 反复的努力
    • C. 一种神秘药物
  2. “急认浮沉水内金”中的“金”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真理
    • C. 神灵
  3. 诗中提到的四神守护着什么?

    • A. 鬼神
    • B. 神炉
    • C. 五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继先 vs. 王维:两者都与自然和哲理有关,但前者专注于炼丹与道教,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研究》
  • 《宋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怀高真动二首 寄翰林陆学士 经士马中作 赠信安郑道人 送僧入五泄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怀赤松故舒道士 上杭州令狐使君 秋尽途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长字旁的字 日俄战争 放辟淫侈 包含快的成语 魂劳梦断 立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夜半三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门楣倒塌 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包含遁的成语 山字旁的字 洗手奉公 东壁 辣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