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1:52
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
竹外池塘烟雨收,
送春无伴亦迟留。
秦城马上半年客,
潘鬓水边今日愁。
气变晚云红映阙,
风含高树碧遮楼。
杏园花落游人尽,
独为圭峰一举头。
春天快要结束了,我独自游玩在慈恩寺的南池边。
竹林外的池塘上,烟雨刚刚散去,
送走春天的我,孤独无伴,心情也显得迟滞。
在秦城的马背上,我已经是半年客了,
今日站在水边的我,愁眉苦脸。
晚霞染红了天空,辉映着宫阙,
微风轻拂,高树掩映着楼阁。
杏园的花瓣已经落尽,游人也已散去,
我却只为那圭峰,抬头仰望。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楚江,唐代诗人,出身于江南,曾任职于朝廷。赵嘏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描绘山水与游历,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作于春末时节,诗人在慈恩寺的南池独自游玩,感受到春天的逝去与孤独之情。背景中隐含了诗人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以“春尽”为引子,展现了作者在春末游览慈恩寺南池的孤独心情。首联“竹外池塘烟雨收”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烟雨散去,春天的气息仿佛也随之消逝。接下来的“送春无伴亦迟留”则透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没有伴侣相伴的他,送别春天显得格外迟滞,情感愈加深沉。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秦城马上半年客”与“潘鬓水边今日愁”两句,诗人把自己的身份和心境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他在长安的漂泊与无奈。半年客的身份,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半部分“气变晚云红映阙”,描绘了晚霞映衬下的宫阙,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杏园的花落,游人散去,唯独自己在这里仰望着圭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整首诗意境深远,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孤独的细腻感受,展现了赵嘏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与游人的散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全诗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诗中提到的“秦城”指的是哪个古代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D. 杭州
“杏园花落游人尽”中的“游人”意指什么?
A. 朋友
B. 游览的人
C. 游泳者
D. 诗人
诗人独自游玩的地方是哪个?
A. 西湖
B. 慈恩寺南池
C. 黄山
D. 泰山
赵嘏的《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赵嘏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豪情。两者在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