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时间: 2025-04-26 20:44:59

诗句

记得诗来半说花,不言长道苦风沙。

知公不薄峤南使,政似昔人何以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4:59

原文展示: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赵蕃 〔宋代〕 记得诗来半说花,不言长道苦风沙。知公不薄峤南使,政似昔人何以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赵蕃对杨廷秀的诗作的回应,诗中提到杨廷秀的诗多谈花,而不常提及风沙之苦。赵蕃理解杨廷秀对南方的使者并不轻视,他的政治态度和古人如何对待家国相似。

注释: 字词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顺序作诗。
  • 杨廷秀:指杨万里,宋代诗人。
  • 太和:地名,今属江西。
  • 万安:地名,今属江西。
  • 峤南: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 政似:政治态度相似。

典故解析:

  • 昔人何以家:引用古人对待家国的态度,暗示杨廷秀的政治立场和古人相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杨万里、陆游等齐名。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对杨廷秀的诗作的回应,表达了对杨廷秀诗作的理解和对南方使者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廷秀诗作的回应,展现了赵蕃对杨廷秀的理解和对南方使者的尊重。诗中“记得诗来半说花,不言长道苦风沙”一句,既表达了对杨廷秀诗作内容的熟悉,也暗示了对杨廷秀不常提及风沙之苦的理解。后两句“知公不薄峤南使,政似昔人何以家”,则直接表达了对杨廷秀政治立场的认同,认为他的态度和古人对待家国相似,体现了赵蕃对杨廷秀的敬重和对其政治立场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诗来半说花”:赵蕃记得杨廷秀的诗作多谈花,暗示杨廷秀的诗作多写自然美景。
  • “不言长道苦风沙”:赵蕃理解杨廷秀不常提及风沙之苦,暗示杨廷秀的诗作多写美好,少写艰辛。
  • “知公不薄峤南使”:赵蕃知道杨廷秀对南方使者并不轻视,表达了对杨廷秀的尊重。
  • “政似昔人何以家”:赵蕃认为杨廷秀的政治态度和古人对待家国相似,表达了对杨廷秀政治立场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半说花”和“苦风沙”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杨廷秀诗作的特点。
  • 引用:通过“昔人何以家”的引用,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杨廷秀诗作的回应,展现了赵蕃对杨廷秀的理解和对南方使者的尊重,表达了对杨廷秀政治立场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代表美好、自然。
  • 风沙:代表艰辛、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的这首诗是对谁的诗作的回应? A. 杨万里 B. 陆游 C. 杨廷秀 D. 苏轼 答案:C

  2. 诗中“半说花”指的是什么? A.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花 B.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风沙 C.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自然 D. 杨廷秀的诗作多写政治 答案:A

  3. 诗中“知公不薄峤南使”表达了什么? A. 对杨廷秀的轻视 B. 对杨廷秀的尊重 C. 对杨廷秀的不理解 D. 对杨廷秀的批评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展现了杨万里清新自然的诗风。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展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小池》与赵蕃的这首诗:两者都展现了清新自然的诗风,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赵蕃的诗更注重对杨廷秀诗作的理解和尊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杨万里等宋代诗人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杨万里诗选》:收录了杨万里的诗作,有助于了解杨万里的诗风。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诸公皆和诗再用韵并属湛挺之七首 东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萧然之叹 次韵陈县丞谢送笋 过生米市舣舟求浴望山巅有屋岿然至石岸数步 秋怀十首 代书寄张次律二首 其一 次韵斯远二十六日三绝 逸再为婺女之行既别出郭矣夜不能寐成六绝句 问宿 检校竹隐竹数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求神拜佛 零余 贩贱卖贵 虑周藻密 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义不容却 莺俦燕侣 辛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同欲相趋 宝盖头的字 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民冢 抢行 冥昭瞢暗 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