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1: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1:52:08
三萼牡丹
苏轼 〔宋代〕
风雨何年别,留真向此邦。
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
这首诗表达了在风雨中分别的惆怅,回忆起那段真挚的感情,至今仍然留有遗憾,似乎再也无法重现那份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可以理解为对失去的感情的怀念,反映了苏轼对人生无常和情感流逝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但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苏轼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擅长用平易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三萼牡丹》是在苏轼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和个人情感挫折后创作的,表现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感情的感慨。
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开头的“风雨何年别”便带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问世间的离别究竟有多少次,多少情感在风雨中流逝。接下来的“留真向此邦”则是对往昔情感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和渴望。最后两句“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则是对美好过往的哀叹,巧妙的相遇却没有再续前缘,令人不禁感到惋惜。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与遗憾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且充满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遗憾和对美好记忆的追求,表现了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风雨”象征什么?
A. 快乐的时光
B. 人生的波折
C. 和谐的关系
D. 自然的美景
“留真向此邦”中的“真”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情感
B. 真理
C. 真相
D. 真实的事物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失落与遗憾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苏轼的情感表达: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苏轼则通过“风雨别”的意象传达对过去的怀念,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失落的深切感悟,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杜甫更倾向于直白的情感,而苏轼则更为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