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40:59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松树和柏树都不容易被雕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但要看竹子必须有筠(竹子的节),这与松树相辅相成。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德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欣赏。诗人通过对松竹形态和特性的描绘,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柏树和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独特特性和内在联系。松柏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而竹子则代表着节操与灵动。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对比,揭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诗的开头“松柏不受彘,此亦易知耳”,直接表明了松柏的特性,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文人中被广泛推崇,因而松柏也成为了文人志向的象征。
接着,诗人转而关注竹子的特性,提到“须看竹有筠”,强调竹子的节操与松树的相辅相成。这里的“表里”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对比,更是对内在品质的深刻理解。竹子在风中摇曳,给人一种灵动而不失韧性的感觉,这种特性与松树的刚劲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松竹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哲理:坚韧与灵动、刚强与柔韧之间的和谐共存。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不仅是对外界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松柏不受彘,此亦易知耳。
这句强调松树和柏树的坚韧,表明这种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这句引入了竹子的特性,指出竹子的节与松树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二者的互补性。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生活中,既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需灵活应变的智慧。这种哲理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松柏象征了什么?
A. 灵动与柔韧
B. 坚韧与长寿
C. 短暂与脆弱
D. 冷酷与无情
答案:B
“须看竹有筠”中的“筠”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根
B. 竹子的叶
C. 竹子的节
D. 竹子的花
答案:C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常
B. 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C. 人生的痛苦与挣扎
D. 社会的纷争与矛盾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