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37
南园秋暮
作者:谢榛 〔明代〕
地僻青山近,庭空白露漙。
鸣蝉秋共老,落木夜多寒。
惆怅乡书滞,疏慵世路难。
遥思篱下菊,儿女不同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山村秋天傍晚的情景。青山环绕,庭院空荡荡的,白露滋润了花草。秋天的蝉鸣在这暮色中显得格外沉重,落下的树叶让夜晚更加寒冷。我因乡愁而感到惆怅,家书迟迟未到,世道艰难,心情也显得懒散。遥想篱笆下的菊花,儿女们却并不在意这种情景。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生于明万历年间,致力于文学创作,对自然的观察和人情的描绘尤为细腻。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身处偏僻的乡村,面对着自然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生发出深刻的乡愁和对世事的思考。
《南园秋暮》通过描绘宁静的乡村秋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开篇“地僻青山近,庭空白露漙”首先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静谧的山村画面,青山环绕,庭院空荡,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鸣蝉秋共老,落木夜多寒”则通过鸣蝉的声音和落叶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萧瑟与寒凉,暗示了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诗的后两句“惆怅乡书滞,疏慵世路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家书未到,内心的思念与焦虑愈加明显。最后一句“遥思篱下菊,儿女不同看”则用菊花的意象引出对家人不同心态的感慨,表现出一种隔阂与无奈,反映出人们对生活态度的差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是对乡愁与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乡土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地僻青山近”的意思是:
A. 地方偏远,青山很近
B. 地方繁华,青山远
C. 地方热闹,山很高
D. 地方荒凉,山很多
“惆怅乡书滞”的情感是:
A. 高兴
B. 伤感
C. 愤怒
D.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菊”象征的是:
A. 富贵
B. 坚韧与高洁
C. 祝福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