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禅林寺赠本无上人》

时间: 2025-05-11 15:25:26

诗句

步屧来金界,鸣钟落翠微。

松阴回古殿,山气入秋衣。

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

后期薜萝月,宁遣梦中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25:26

原文展示:

步屧来金界,鸣钟落翠微。
松阴回古殿,山气入秋衣。
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
后期薜萝月,宁遣梦中违。

白话文翻译:

我踏着轻便的鞋子走入这金色的佛境,钟声在青翠的山谷中回荡。松树的阴影投射在古老的殿堂,山间的气息融入了秋日的衣裳。我的身体在向天空逐渐老去,而我的心灵则从最初的地方归来。未来的时光如同月光下的薜萝,我宁愿在梦中不与它相违背。

注释:

  • 步屧:步伐轻快地走,屧指的是轻便的鞋子。
  • 金界:指的是佛教圣地,象征着庄严与宁静。
  • 鸣钟:寺院中常有钟声,寓意时光流逝和觉悟。
  • 翠微:指青翠的山谷,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 松阴:松树的阴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山气:山间的气息,蕴含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身向诸天老:身体逐渐老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 心从初地归:心灵却向最初的状态回归,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后期薜萝月:未来的时光如同薜萝在月光下,给人一种柔和的意象。
  • 宁遣梦中违:宁愿在梦中与现实不相违背,暗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 1550年—1612年),字宗彭,号竹林,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谢榛在禅林寺游览时,表达他对佛教哲理的领悟与对人生的反思。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体现了作者在宁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平和与对宇宙的思考。

诗歌鉴赏:

《禅林寺赠本无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谢榛对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步屧来金界”,描绘了一个人踏入佛教圣地的情景,象征着向内心的探索与修行。接着“鸣钟落翠微”,钟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诗中“松阴回古殿,山气入秋衣”,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清新与肃穆,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则是对身心状态的深刻反思。人虽逐渐老去,但内心却能保持初心,令人深思。

最后两句“后期薜萝月,宁遣梦中违”,用薜萝与月光的意象,传达了对未来的思索与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佛教哲学,深刻而富于韵味,展示了谢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屧来金界:描绘了作者轻松走入佛教圣地的情景,象征着心灵的净化。
  2. 鸣钟落翠微:钟声在青翠的山谷中回响,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觉悟的声音。
  3. 松阴回古殿:松树的阴影回荡在古老的殿堂,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
  4. 山气入秋衣:山间的清气融入秋天的衣裳,象征自然与人的融洽。
  5. 身向诸天老:身体逐渐老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6. 心从初地归:心灵却能回归到最初的宁静,体现内心的安宁。
  7. 后期薜萝月:未来的时间如同薜萝在月光下,柔和而美好。
  8. 宁遣梦中违:宁愿在梦中不与现实相违,表达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心的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象征:山气、松阴等意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界:象征佛教的圣地,代表着灵魂的归宿。
  • 钟声:象征时间与觉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松阴:象征宁静与安详,传达内心的和谐。
  • 山气:自然的清新,寓意心灵的洗涤。
  • 薜萝月:未来的柔美与宁静,象征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步屧来金界”中的“金界”指的是什么?
    A. 乡村 B. 佛教圣地 C. 皇宫 D. 战场

  2. “身向诸天老,心从初地归”中“心从初地归”表达了什么意义?
    A. 追求名利 B. 回归初心 C. 逃避现实 D. 渴望自由

  3. 诗中钟声的意象是什么?
    A. 失落 B. 觉悟 C. 悲伤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陶渊明
  • 《题西林壁》 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谢榛的《禅林寺赠本无上人》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李白的诗中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生命阶段与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谢榛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蒙泉秋感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河中石兽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 拟古·其一幽并重 采菱歌 吴歌二首 其一 学刘公干体诗 代白纻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荦荦大端 龠字旁的字 包含诈的成语 兵梢 大字旁的字 梧凤之鸣 鬼教 鬼蜮伎俩 竹字头的字 肀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东声西击 韶景 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辨订 廉能清正 包含妪的词语有哪些 劗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