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38
紫殿焚香暖吹轻,
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在紫色的殿堂里,香气缭绕,温暖的风轻轻吹拂;
广阔的庭院中,清晨的阳光下,英雄们齐聚一堂。
没有喧哗的士兵们勇敢地衔着信物,
而我提笔写字时,仿佛听到春蚕吃叶的声音。
乡里的人献才,首先看重的是德行,
而朝廷则将爵位列为等待的公卿。
我因衰老和疾病而感到自惭,心神也因此而消耗,
所幸有众多的贤公能识别我的精华。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词兼具风雅与豪放,尤其擅长散文和诗歌,特别是《醉翁亭记》是其经典之作。
本诗创作于宋代科举考试期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境和对考试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考试的场景,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年轻才俊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衰退的感慨。
本诗以清晨的考试场景为背景,展现出文人之间的交流和竞争。首句“紫殿焚香暖吹轻”以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氛围,营造出考试前的庄重感。接下来的“广庭清晓席群英”,则表现了考生们的英俊和朝气,进一步渲染了考试的盛况。
“无哗战士衔枚勇”句中,描写了考场的肃静和考生的勇气,令人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氛围。而“下笔春蚕食叶声”则生动地比喻了写作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投入与专注。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乡里贤才的敬仰,以及对朝廷高官的期待,充分展现了他对德行的重视。最后两句“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衰老和健康问题的自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同侪的依赖与感激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考试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对知识和德行的崇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忧虑,以及对同道中人的感激与敬重,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中的“紫殿”指的是什么?
“下笔春蚕食叶声”中的“春蚕”比喻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己感到自惭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