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龙支行》

时间: 2025-05-16 20:42:23

诗句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

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

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

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0:42:23

原文展示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白话文翻译

龙支城的城头傍晚吹响了号角,黄云遮天,沙草稀薄。一位威武的使者从长安来,手持旗帜,拥着车盖,边疆的尘土为之散开。城门全是胡兵把守,城外的老人大多白发苍苍。他们拜迎使者,双泪交流,询问天子是否安好。老人自称家世在丰州,年轻时离开家乡从军戍边。吐蕃昨日侵犯萧关,胡骑长驱直入泾陇之间。将军战败,鼓声断绝,丢弃的兵器和箭头填满了山丘。自从沦陷成为俘虏,五十年来一直在边疆。依附于部落,成为蕃人,儿孙们都只会说胡语。早晨看着烽火思念中原,夜晚听着胡笳回忆故园。破败的墙垣和房屋是谁家的宅院,断裂的沙碛和荒凉的小路是哪里的村庄。使者回朝时报告天子,希望能早日派遣官军收复清水。即使年老死去,也免得成为游魂,变成胡鬼。

注释

  • 龙支城:古代边疆城市,具体位置不详。
  • 黄云蔽天:形容沙尘暴的景象。
  • 虎髯使者:形容使者威武。
  • 持麾拥盖:手持旗帜,拥着车盖,形容使者的仪仗。
  • 胡兵:指外族士兵。
  • 丰州: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吐蕃:古代藏族政权。
  • 萧关:古代关隘名。
  • 泾陇:指泾水和陇山,古代边疆地区。
  • 弃戈遗镞:丢弃的兵器和箭头。
  • 蕃人:指外族人。
  • 烽火:古代边疆的警报信号。
  • 鸣笳:吹奏胡笳,古代胡人的乐器。
  • 颓垣败屋:破败的墙垣和房屋。
  • 断碛荒蹊:断裂的沙碛和荒凉的小路。
  • 清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城市的景象和边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动荡和边民的苦难。诗中通过老人的自述,展现了边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城市的荒凉和边民的苦难。诗中“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而“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则表达了边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天子的关心。老人的自述“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揭示了边民的身世和经历,而“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则抒发了边民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边疆的苦难和边民的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支城头暮吹角:描绘边疆城市的景象,傍晚时分号角声响起。
  2. 黄云蔽天沙草薄:形容沙尘暴的景象,黄云遮天,沙草稀薄。
  3. 虎髯使者长安来:形容使者威武,从长安来到边疆。
  4. 持麾拥盖边尘开:手持旗帜,拥着车盖,边疆的尘土为之散开。
  5.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门全是外族士兵把守。
  6. 城外老人多白首:城外的老人大多白发苍苍。
  7. 拜迎使者双泪流:老人拜迎使者,双泪交流。
  8. 问云天子今安否:询问天子是否安好。
  9. 自言家世丰州住:老人自称家世在丰州。
  10. 少小辞家隶军戍:年轻时离开家乡从军戍边。
  11. 吐蕃昨日犯萧关:吐蕃昨日侵犯萧关。
  12. 胡骑长驱泾陇间:胡骑长驱直入泾陇之间。
  13. 将军战败鼓声绝:将军战败,鼓声断绝。
  14. 弃戈遗镞填丘山:丢弃的兵器和箭头填满了山丘。
  15. 自从陷没身为虏:自从沦陷成为俘虏。
  16. 五十年来在边土:五十年来一直在边疆。
  17. 依栖部落作蕃人:依附于部落,成为蕃人。
  18. 生长儿孙尽胡语:儿孙们都只会说胡语。
  19. 朝看烽火望中原:早晨看着烽火思念中原。
  20. 夜听鸣笳忆故园:夜晚听着胡笳回忆故园。
  21. 颓垣败屋谁家宅:破败的墙垣和房屋是谁家的宅院。
  22. 断碛荒蹊何处村:断裂的沙碛和荒凉的小路是哪里的村庄。
  23. 奉使还时报天子:使者回朝时报告天子。
  24. 早遣官军复清水:希望能早日派遣官军收复清水。
  25. 假令年老身归死:即使年老死去。
  26. 已免游魂作胡鬼:也免得成为游魂,变成胡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云蔽天”比喻沙尘暴的景象。
  • 拟人:如“虎髯使者”拟人化形容使者威武。
  • 对仗:如“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边疆城市的景象和边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边疆的动荡和边民的苦难,抒发了边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支城:边疆城市的象征。
  • 黄云蔽天:沙尘暴的意象,象征边疆的荒凉。
  • 虎髯使者:威武的使者,象征国家的权威。
  • 胡兵:外族士兵,象征边疆的动荡。
  • 烽火:警报信号,象征边疆的紧张局势。
  • 鸣笳:胡笳声,象征边民的思乡之情。
  • 颓垣败屋:破败的景象,象征边疆的荒凉。
  • 断碛荒蹊:荒凉的小路,象征边疆的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支城”是哪个地区的城市?

    • A. 中原
    • B. 边疆
    • C. 江南
    • D. 西北
  2. 诗中的“虎髯使者”是指什么?

    • A. 一位威武的将军
    • B. 一位从长安来的使者
    • C. 一位边疆的老人
    • D. 一位吐蕃的将领
  3. 诗中的老人自称家世在哪里?

    • A. 丰州
    • B. 长安
    • C. 萧关
    • D. 泾陇
  4. 诗中的“吐蕃昨日犯萧关”是指什么事件?

    • A. 吐蕃军队侵犯萧关
    • B. 吐蕃使者访问萧关
    • C. 吐蕃商人经过萧关
    • D. 吐蕃军队撤离萧关
  5. 诗中的“朝看烽火望中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边疆的恐惧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对战争的厌恶
    • D. 对天子的忠诚

答案

  1. B
  2. B
  3. A
  4. A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疆的景象和边民的生活状态。
  • 杜甫《兵车行》: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曾棨《龙支行》:两者都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现了边疆的壮丽和边民的豪情,而曾棨的诗则更多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边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包括王昌龄的《出塞》。
  • 《全宋诗》: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杜甫的《兵车行》。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包括曾棨的《龙支行》。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月渡江 游虞山记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忆江南·歌起处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送秋叶归闽次留别韵 痕星四首为熊味根起义皖中作选一 感事呈毛主席 口号答云彬 十月七日,毛主席书来,有“尊诗慨当以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隳凌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潜德秘行 钩心斗角 驯导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螭阶 走之旁的字 龙口夺食 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有脚阳春 鱼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