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01:31
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
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
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这首诗提到“越调隋家曲”,意指曾经的辉煌,如今却只剩下九成的残影。当年的哀伤旋律已随亡国而消逝,废止的诏书仍留有它的名声。仪凤的影子最终沉没,田间的蛙鸣仅剩沸腾的声音。凄凉的景象无法询问,夕阳的余晖正好映照着荒芜的城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隋家曲”出自隋朝,暗指隋朝的繁华与覆灭。“仪凤”可追溯至古代传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在此处却是沉没的影子,隐喻着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作者介绍:
王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国家动荡、历史变迁之时,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九曲池》以其优雅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全诗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如今的荒凉,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开篇提到“越调隋家曲”,不仅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联想,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怀旧与惋惜。接下来的“哀音已亡国”,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使得情感更加深沉。仪凤的沉没与蛙鸣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美好的消逝,而后者则是无尽的喧嚣。
整首诗在结尾以“落日背芜城”收尾,展现出一种凄凉的孤独感,仿佛在说:即使太阳依旧落下,城市依旧存在,但一切的繁华与荣耀已成往事,留下的只有令人心痛的荒凉和无奈。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使其成为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覆灭的哀伤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诗人以历史为镜,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凄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越调隋家曲”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的过去
B. 未来的希望
C. 个人的情感
D. 自然的美丽
“凄凉不可问”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悲伤
C. 希望
D. 愤怒
“鸣蛙祇沸声”中“鸣蛙”给人什么印象?
A. 悲伤
B. 喧闹与生机
C. 安静
D. 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九曲池》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