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9
苦寒行
作者:司马光 〔宋代〕
穷冬北上太行岭,霰雪纠结风峥嵘。
熊潜豹伏飞鸟绝,一径仅可通人行。
僮饥马羸石磴滑,战栗流汗皆成冰。
妻愁儿号强相逐,万险历尽方到并。
并州从来号惨烈,今日乃信非虚名。
阴烟苦雾朝不散,旭日不复能精明。
跨鞍揽辔趋上府,发拳须磔指欲零。
炭炉炙砚汤涉笔,重复画字终能成。
谁言醇醪能独产,壶腹迸裂无由倾。
石脂装火近不热,蓬勃气入头颅腥。
仰惭鸿雁得自适,随阳南去何溟溟。
又惭鳦鸟识时节,岩穴足以潜微形。
我来苔欲报恩分,契阔非尽利与荣。
古人有为知己死,只恐冻骨埋边庭。
中朝故人岂念我,重裘厚履飘华缨。
傅闻此北更寒极,不知彼民何以生。
在严冬里北上太行山,霰雪交织,风势猛烈。
熊藏、豹伏,飞鸟绝迹,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
侍从饥饿,马儿瘦弱,石阶湿滑,令人战栗,流汗都变成冰。
妻子忧愁,儿子呼号,强行相追,经历万险才到达并州。
并州素来以惨烈著称,今日亲身经历才信非虚名。
阴云苦雾早晨不散,旭日再也无法明亮。
跨上马鞍,拉紧缰绳,急奔向上府,手指冻得像要断。
炭炉加热,砚台上汤水流淌,重复书写,终能成文。
谁说美酒能独自酿成,壶腹裂开便无法倾倒。
石脂装火却无法取暖,勃勃热气进入头颅令人难受。
仰望鸿雁感到惭愧,它们随阳光南去无忧无虑。
又惭愧鳦鸟懂得时节,岩穴足以让它们隐蔽身形。
我来此地是想报恩,契阔之间并非尽是利与荣。
古人愿为知己而死,只怕冻死的骨头埋藏在边庭。
中朝的故人岂会想起我,厚裘重履飘扬华缨。
听说北方更加寒冷,不知道那些百姓如何生存。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崇尚儒家思想,主张政治清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方严寒的冬季,作者在艰难的环境中旅行,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民生的关心。
《苦寒行》描绘了北方冬季的严酷环境及作者在这种环境中旅行的艰辛。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开篇描绘了太行岭的冰雪和狂风,给人以压迫感,接着描绘了路途中的种种困难,表现出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执着。诗中,亲情与友情交织,妻儿的忧愁、友人的关心,都让人感受到人际关系的温暖。整首诗在环境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困境中对家庭和朋友的思念,反映作者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同时揭示出严酷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挑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并州”在哪里?
诗中“熊潜豹伏”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