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07
竹枝歌六首 其四 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
宋褧 〔元代〕
思远楼前罢登眺,
华盖峰下好吟哦。
东瓯舟子趁潮去,
棹讴不似竹枝歌。
在思远楼前停止了登高眺望,
在华盖峰下吟咏得心情愉悦。
东瓯的船夫趁着潮水扬帆而去,
他们的歌声却不如竹枝的歌好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人通过地名和歌声的对比,体现了对故乡文化的热爱与思念。
作者介绍:
宋褧,元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和生活场景,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民间歌谣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温州到处州的途中,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引发对故乡和民间歌谣的思索,表现出对生活的珍视和对文化的认同。
这首诗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思考和感悟。开篇的“思远楼前罢登眺”表现出一种暂时的停留与思索,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寻觅。在“华盖峰下好吟哦”一句中,作者不仅赞美了这里的景色,也突出了吟唱的乐趣,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的“东瓯舟子趁潮去”,则引入了船夫这一劳动者形象,体现了生活的实用性与现实感。最后一句“棹讴不似竹枝歌”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民间歌谣的喜爱和对真实情感的渴望。这种情感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取向,也传达了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对故乡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真实情感的渴望。诗人通过旅途中的所感所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思远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旅行的厌倦
D. 对朋友的怀念
“东瓯舟子趁潮去”中“趁潮”指的是什么?
A. 顺风
B. 顺水
C. 利用自然现象
D. 赶时间
诗人将船夫的歌声与竹枝歌进行对比,意图是什么?
A. 表达对船夫的不满
B. 表达对竹枝歌的喜爱
C. 体现对生活的厌倦
D. 强调音乐的多样性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