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4:18
清明日欲宿石门,未到而风雨大作,泊灵星小
杨万里 〔宋代〕
在清明节那天,我本打算到达石门,然而尚未抵达,风雨却已骤然来临。只希望能顺利到达石门,然而我只担心在未到达石门之前可能会遭遇不测。
“石门”在历史上可能有多重含义,它不仅是地名,也象征了旅途中的阻碍与挑战。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常与扫墓、春游相结合,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诗风清新明快,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作为游览和祭扫的时节,诗人计划前往石门,却由于突如其来的风雨而面临挑战,表现出对旅途的不安与对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了诗人清明节出行的心路历程。开头的“石门欲到更无疑”,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坚定信念,然而随即现实的“风雨大作”却突显了旅途的艰辛和不可预测性。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时局的无奈。最后一句“只愁未到石门时”,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显示出一种对旅途艰难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平和的心态,即便面临挑战,依然心怀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未来旅途的期待和对自然情况的忧虑。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的“石门”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旅途的目的
C. 旅行的结束
诗人为何感到忧虑?
A. 因为风雨来临
B. 因为未能到达石门
C. 因为没有人陪伴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意味着什么?
A. 祭扫先祖的日子
B. 春游的开始
C. 宴会的日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与旅途的艰辛。杜甫通过描写战乱后的景象,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杨万里则更侧重于个人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