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1:12
采薇首阳空忍饥,枉了争闲气。
试问屈原醒,争似渊明醉?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伯牙去寻钟子期,讲论琴中意。
高山流水声,谁是知音的?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五湖去来越范蠡,甘作烟波计。
功成心自闲,名遂心先退,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楚狂接舆歌凤兮,见人忙回避。
固知势利心,岂识高贤意?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到头那知谁是谁,倏忽人间世。
百年有限身,三寸元阳气,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秀才饱学一肚皮,要占登科记。
假饶七步才,未到三公位,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古今尽成闲是非,翻覆兴和废。
休夸韩信功,谩说陈平智,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凤凰燕雀一处飞,玉石俱同类。
分甚高共低,辨甚真和伪?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道人淡然心似灰,酒色俱无意。
绝交鹦鹉杯,退佃鸳鸯被,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利名假饶争到底,争得成何济。
谁为刎颈交,那是安窠计?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1:12
双调 清江引_采薇首阳空
作者: 钟嗣成〔元代〕
采薇首阳空忍饥,枉了争闲气。
试问屈原醒,争似渊明醉?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伯牙去寻钟子期,讲论琴中意。
高山流水声,谁是知音的?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五湖去来越范蠡,甘作烟波计。
功成心自闲,名遂心先退,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楚狂接舆歌凤兮,见人忙回避。
固知势利心,岂识高贤意?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到头那知谁是谁,倏忽人间世。
百年有限身,三寸元阳气,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秀才饱学一肚皮,要占登科记。
假饶七步才,未到三公位,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古今尽成闲是非,翻覆兴和废。
休夸韩信功,谩说陈平智,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凤凰燕雀一处飞,玉石俱同类。
分甚高共低,辨甚真和伪?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道人淡然心似灰,酒色俱无意。
绝交鹦鹉杯,退佃鸳鸯被,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利名假饶争到底,争得成何济。
谁为刎颈交,那是安窠计?
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在首阳山采薇,空腹忍受饥饿,真是无谓地争那些闲气。
不妨问问屈原,清醒的时候,何不如陶渊明醉得痛快?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伯牙去找钟子期,讨论琴中深意。
高山流水的声音,谁才是真正的知音?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范蠡在五湖之间来来往往,甘愿做那烟波中的人。
功成名就后,心自会感到悠闲,心满意足地退隐,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楚国的接舆在歌唱凤凰,见人都忙着回避。
固然知道世事多变,难以理解高贤的意图。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最终谁又能分明是非,转眼之间人间变化无常。
百年生命有限,三寸之元阳气,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秀才虽然学识渊博,却只想争取名声。
即便七步之才,未必能达三公之位,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古今的闲是非都已成空,兴亡翻覆无常。
不必夸耀韩信的功劳,也无须说陈平的智慧,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凤凰和燕雀同在一处飞翔,玉和石也是同类。
何必在意高低贵贱,分辨真伪又有何必?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道人心如灰烬,酒色皆无所恋。
绝交鹦鹉杯,辞去鸳鸯被,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为了名利争来争去,究竟能得到什么益处?
谁才是刎颈之交,难道是窝里的人?
不如早寻一个安稳的地方,悠闲地坐下来。
钟嗣成,元代词人,以其独特的词风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世事的无奈与对自然闲逸生活的向往。
《双调 清江引_采薇首阳空》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诗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漠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双调 清江引_采薇首阳空》是一首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屈原、陶渊明、伯牙、钟子期等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世事的无奈。整首词以“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作为主题,反复渗透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对比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屈原的清醒与渊明的醉意、功名利禄与隐逸生活。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纷争之间的矛盾。尤其在“百年有限身,三寸元阳气”中,诗人感慨生命短暂,唯有追求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在意象上,诗歌频繁运用比喻和对仗,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与表现力。例如“高山流水声,谁是知音的?”的提问,突显了知音难寻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灵魂深处知音的渴望。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既有对世事的无奈,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命题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选择题:以下哪个人物代表了隐逸生活的追求?
A. 屈原
B. 陶渊明
C. 韩信
D. 陈平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年有限身,三寸元阳气”,强调了生命的__。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生的主要目标。 (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