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菩萨蛮》

时间: 2025-04-26 21:35:08

诗句

去时满地花阴月。

归来落尽梧桐叶。

帘外小梅残。

绿窗幽梦寒。

明朝提玉勒。

又作江南客。

芳草遍长亭。

东风吹恨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08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刘翰 〔宋代〕

去时满地花阴月。 归来落尽梧桐叶。 帘外小梅残。 绿窗幽梦寒。 明朝提玉勒。 又作江南客。 芳草遍长亭。 东风吹恨生。

白话文翻译:

离开时,月光洒满花丛,地上铺满花影。 归来时,梧桐叶已落尽,一片萧瑟。 帘外,小梅花凋零,显得残破。 绿窗内,幽深的梦境带着寒意。 明天早晨,我将提起玉勒,再次成为江南的过客。 长亭边,芳草萋萋,东风吹来,心中生出无尽的恨意。

注释:

  • 花阴月:月光下的花影。
  • 梧桐叶:梧桐树的叶子,常用来象征秋天的萧瑟。
  • 小梅残:小梅花凋零,形容景象的凄凉。
  • 绿窗:绿色的窗户,常用来形容幽静的环境。
  • 玉勒:马的嚼子,这里指骑马。
  • 江南客:指在江南旅行的客人。
  • 芳草:茂盛的草,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也常用来送别。
  • 东风:春天的风。
  • 吹恨生:风吹来,心中生出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情感细腻。这首《菩萨蛮》可能是刘翰在江南旅行时所作,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行途中,经历了离别和归来,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旅途的孤独,从而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去时满地花阴月”与“归来落尽梧桐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小梅的残破和绿窗幽梦的寒意,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寂和凄凉。明朝提玉勒,又作江南客,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芳草遍长亭,东风吹恨生,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恨意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时满地花阴月”:诗人离开时,月光下的花影铺满地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归来落尽梧桐叶”:归来时,梧桐叶已落尽,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流逝。
  3. “帘外小梅残”:帘外的小梅花凋零,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4. “绿窗幽梦寒”:绿窗内,幽深的梦境带着寒意,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内心的寒冷。
  5. “明朝提玉勒”:明天早晨,诗人将再次骑马出发,成为江南的过客。
  6. “又作江南客”:诗人再次成为江南的旅人,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
  7. “芳草遍长亭”:长亭边,芳草茂盛,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8. “东风吹恨生”:东风吹来,心中生出恨意,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去时满地花阴月”与“归来落尽梧桐叶”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象征:梧桐叶的落尽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小梅的残破象征着凄凉。
  • 拟人:东风吹恨生,将东风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旅途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阴月:月光下的花影,象征着宁静和美丽。
  • 梧桐叶:梧桐树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流逝。
  • 小梅残:小梅花凋零,象征着凄凉和孤寂。
  • 绿窗:绿色的窗户,象征着幽静和孤寂。
  • 芳草:茂盛的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新生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去时满地花阴月”与“归来落尽梧桐叶”形成对比,突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季节的变化 C. 诗人的心情 D. 旅途的艰辛

  2. “小梅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瑟 C. 凄凉和孤寂 D. 旅途的美丽

  3. “东风吹恨生”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瑟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A. 时间的流逝
  2. C. 凄凉和孤寂
  3. A. 春天的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与刘翰的《菩萨蛮》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杜甫的《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思念,与刘翰的《菩萨蛮》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共鸣。

诗词对比:

  • 刘翰的《菩萨蛮》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上有所不同。刘翰的诗更加细腻和内敛,而苏轼的词则更加豪放和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翰的《菩萨蛮》,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春望》,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山中寄怀岳季方兼柬潘源之金本清 登五华寺旷怡楼 赠郑璧润钱唐训导 云崖为同邑李生作 过梅关 寿丰城范处士 赠窦蔡二记室入蜀 桐竹赠张燕公 西江月(蜡梅) 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惑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马嚼 谘访 广袖高髻 飞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疏爽 包含箔的词语有哪些 重裀列鼎 路絶 包含祧的词语有哪些 王正月 锻炼罗织 门楣倒塌 凿空指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