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6:07
春旱麦半熟,蚕收仅十分。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造化真怜汝,耕桑不谩勤。
经过话关陕,贫病不堪闻。
春天干旱,麦子还没完全成熟,蚕的收成也只有十分之一。
我不担心没有饼干和食物,能有一件襦裙已经很幸运了。
大自然真是怜惜你,耕种和养蚕的辛苦不是空劳。
经过这里说起关陕的事,贫困和疾病的消息让我感到无法承受。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人正直,参与政治,历任多职。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见长,表现出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农作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辛与不易,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切思考。
这首《蚕麦》通过描绘春天的干旱,展现了农民的生存困境。诗的开头用“春旱麦半熟”引入,直接点明了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接着“蚕收仅十分”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困苦,蚕丝的收成微薄,生活捉襟见肘。诗人在此情境下却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这句诗道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虽然生活艰辛,但仍能感受到些许幸福。
“造化真怜汝”一句,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既是对生活的不满,也是对自然的无奈。最后两句提及“经过话关陕,贫病不堪闻”,则是对更广泛社会状况的反思,关陕地区的贫困和病痛,使得个人的困境显得更加苍白无力,深刻揭示了社会问题。整首诗在清新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的感激,也有对生活的无奈,是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品。
整首诗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与社会困境中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无奈,展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是?
A. 春雨
B. 春旱
C. 夏风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忧虑
B. 乐观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关陕”主要指的是?
A. 地名
B. 风俗
C. 物产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辙的《蚕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