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11:46
和张王臣登清斯亭韵三首
作者:廖行之
一夜寒窗剪烛花,细寻诗派忆京华。
爱人欲赠两溪竹,吊古谁荒大泽葭。
味永黄鸡羹苦菜,香清沈水著榠樝。
拈来信手皆佳句,浩叹东洋渺际涯。
全诗翻译:
夜深了,寒冷的窗前我剪着烛花,细细品味诗派,回忆起京城的繁华。爱人想要赠我两根溪边的竹子,感叹古人留下的荒草,谁在大泽中哀伤。品尝着美味的黄鸡羹与苦菜,清香的沈水飘散着榠樝的气息。随手拈来皆是佳句,感叹东洋的渺茫海角。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隽永著称,常借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反映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登高望远之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寒窗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京华繁华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向往。开头的“寒窗”与“烛花”,营造了一个孤寂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暗示着作者在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接着,诗人提到“爱人欲赠两溪竹”,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随后的“吊古谁荒大泽葭”则转向对历史的思考,感慨时光流逝,无人再为古迹所叹息。
在味觉的描绘中,诗人用“黄鸡羹”和“苦菜”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既有美味的享受,也有生活的苦涩。最后一句“浩叹东洋渺际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感叹,也蕴含了对未来无尽可能的向往。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与想象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历史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反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窗”象征什么?
“京华”指代的是:
“浩叹东洋渺际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高》与廖行之的《和张王臣登清斯亭韵三首》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怀与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雄壮的气势,而后者则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内心的柔软与情感的深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