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19
原文展示:
送僧 黄滔 〔唐代〕
才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 新劚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 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 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
白话文翻译:
一个七岁就开始跟随师父学习的孩子,还觉得自己离家学佛太晚。 他刚砍下松萝,却不停下来,喜欢寻找云水的方向,不知道要去哪里。 在孤寂的溪边,雪覆盖了夜晚,他的船系在那里;在层峦叠嶂中,猿猴的啼叫穿过寺庙的时候。 他走过了险峻的山路和深潭,难道会因为翻译而辜负了心中的期待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景物和僧侣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僧人,他从小就出家,对学佛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执着。诗中通过描绘僧人的行脚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修行之路和对佛法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年轻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中,“才年七岁便从师”一句,突出了僧人从小就对佛法的虔诚和执着。而“爱寻云水拟何之”则表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孤溪雪满维舟夜”和“叠嶂猿啼过寺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反映了僧人在修行路上的孤独和坚韧。最后,“岂将翻译负心期”一句,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对翻译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佛法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僧人对佛法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在修行路上的孤独和坚韧。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对翻译工作的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僧人几岁开始从师? A. 五岁 B. 七岁 C. 九岁 D. 十岁
诗中僧人喜欢做什么? A. 砍松萝 B. 寻找云水 C. 翻译佛经 D. 听猿啼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僧人在夜晚的孤独情景? A. 新劚松萝还不住 B. 爱寻云水拟何之 C. 孤溪雪满维舟夜 D. 叠嶂猿啼过寺时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