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忆江南 其一 舟行淮阳高宝间,即事》

时间: 2025-07-12 19:54:43

诗句

江北好,牧笛杂渔讴。

平底橛头船放鸭,高前丸髻笛呼牛。

画出野塘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9:54:43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其一 舟行淮阳高宝间,即事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江北好,牧笛杂渔讴。
平底橛头船放鸭,高前丸髻笛呼牛。
画出野塘幽。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北方的江景真好,牧羊人的笛声与渔船的歌唱交织在一起。
底平的木船上放着鸭子,船头的姑娘用笛子呼唤着牛儿。
描绘出一幅幽静的野塘图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北:指北方的江河地区。
  • 牧笛:牧羊人所吹的笛子。
  • 杂渔讴:渔民的歌唱声。
  • 平底:船的底部平坦。
  • 橛头船:一种船只的名称。
  • 放鸭:指在水面上养鸭。
  • 高前丸髻:形容船头的姑娘发髻高耸,梳成丸子。
  • 笛呼牛:用笛子来召唤牛。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田园风光与人文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语言清新、意象生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江南自然风光的向往与欣赏,尤其是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北的美丽乡村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状态。诗的开头“江北好”直白而恰到好处,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通过“牧笛杂渔讴”展示了田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牧羊人与渔民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喜悦。

接着,诗中描绘了“平底橛头船放鸭”,展现了水乡特有的宁静与安详。船上养鸭、船头姑娘与牛的互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最后的“画出野塘幽”,既是对之前景象的总结,也是暗示了诗人对这一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与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北好,牧笛杂渔讴。
    描述江北的美好景象,牧羊人的笛声与渔民的歌声交织,充满生机。
  • 平底橛头船放鸭,高前丸髻笛呼牛。
    展现水乡的日常生活,船上放鸭,姑娘用笛子召唤牛,生动形象。
  • 画出野塘幽。
    总结性句,描绘出幽静的野塘,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 “画出野塘幽”可以理解为将生活的美好形象化。
  • 对仗: “牧笛杂渔讴”与“放鸭、高前丸髻”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牧笛: 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 渔讴: 代表了水乡的生动与活力。
  • 鸭与牛: 体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和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 野塘: 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北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赞美?
    A. 江南的景色
    B. 江北的景色
    C. 乡村的生活

  2. “高前丸髻笛呼牛”中的“高前丸髻”指的是谁的发型?
    A. 渔民
    B. 船上的姑娘
    C. 牧羊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忆江南》与《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美好,但《忆江南》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节,而《山居秋暝》则更倾向于自然景色的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首 独乐园七咏 采药圃 早行 送史馆唐祠部江南西路转运使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入咏·飞苔园 独步至洛滨 景福东厢诗·即日 吕宣徽挽歌二首 寿安杂诗十首·永济渡二首 同次道元日宿尚书省听誓戒寄州邵不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棠树 拜手稽首 长篇宏论 包含纚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蜚语恶言 一生一代 纹丝没动 寸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规划 演延 流恋 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轻重倒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