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3: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3:16:06
满江红·中秋夜潮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在这万水归向阴影的夜晚,潮水的涨落都因月亮而变化。
偏偏只有这凉爽的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星斗成双相对。
有的东西在磨光金镜,谁能拿下银河中的水呢?
想必子胥今夜能够见到嫦娥,洗清沉冤。
光明直射下去,蛟龙在穴中鸣叫,蟾蜍在洞里唱和。
面对这天地,感觉就像被刷洗过一样。
激昂的气概已经能够驱散粉黛,举杯就能吞下吴越。
等到明天再和儿子们说这些,心中应该会有所感慨!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美,号元白,宋代词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表达了作者在赏月时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结合了历史典故,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与思考。
《满江红·中秋夜潮》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词作。在这首词中,史达祖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开篇便通过“万水归阴”引入大自然的变化,借助潮水和月亮的关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归宿感。在秋天的凉意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这两句通过对金镜的磨光与银河的抒情,构建出一种既清澈又遥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下来的“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将历史人物与神话结合,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冤屈的感慨。
全词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思考。结尾处,情感更加激昂,诗人期望通过举杯畅饮来驱散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平,体现了豪情与理想的结合。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的思考与情感波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豪情。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万水归阴”中“阴”指的是什么?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中的“子胥”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