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7:35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园十诗
作者: 杨万里
花木从渠取次栽,青山那肯入城隈。
翟公不有驱山手,城里松林底处来。
在园中花木随意栽种,青山怎会屈就进城里。
翟公若没有驱山之能,城里的松林也不会生长在这里。
“驱山手”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仙能以手推动山岳,表示极大的力量和能力。诗中提到的翟公若没有如此能力,青山就不会进入城市,意在表达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力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作于寒食节,诗人与朋友们游览翟得园,感叹自然的美丽与人力的局限,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杨万里的《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园十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寒食节期间游园的情景。诗的开头描绘了园中的花木随意栽种的景象,显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通过“青山那肯入城隈”的句子,表达了对城市与自然界的思考,青山是自然的象征,而城隈则代表了人类的居所,这一对比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
诗中的“翟公不有驱山手”一句,虽是对翟公能力的夸赞,实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类力所不逮的无奈感。即便翟公能力超群,也无法将青山移入城市,说明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最后一句“城里松林底处来”,则是对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描写,暗示即使城市再繁华,自然的存在仍然不可或缺。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城市以及人类存在的思考,体现了杨万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慨叹,展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青山那肯入城隈”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翟公在诗中被描述为什么样的人物?
以上是对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园十诗》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