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09:55
作者:刘禹锡 〔唐代〕
屯门积日无回飙,
沧波不归成踏潮。
轰如鞭石矻且摇,
亘空欲驾鼋鼍桥。
惊湍蹙缩悍而骄,
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边无阻音响调,
背负元气掀重霄。
介鲸得性方逍遥,
仰鼻嘘吸扬朱翘。
海人狂顾迭相招,
罽衣髽首声哓哓。
征南将军登丽谯,
赤旗指麾不敢嚣。
翌日风回沴气消,
归涛纳纳景昭昭。
乌泥白沙复满海,
海色不动如青瑶。
在屯门的日子里,连日没有回风,
波涛汹涌,潮水无法归来。
轰鸣声如鞭子抽打,海水摇荡不已,
仿佛想在空中架起鼋鼍的桥。
惊涛骇浪里,水流急促而又骄傲,
高耸的岸边失去了层峦叠嶂。
四周没有阻碍,声音的回响悠扬,
背负着浩然之气冲向重霄。
鲸鱼在海中自由自在,
仰起鼻子呼吸,吹出红色的浪花。
海人们狂热地相互招呼,
穿着罽衣,发髻高耸,声声叫喊。
征南的将军登上美丽的城楼,
举起红旗指挥,不敢放肆嚣张。
第二天风回气息消散,
潮水归来,景象清晰明亮。
黑色的泥沙和白色的沙滩再次覆盖海面,
海水静止,色彩如青瑶般透彻。
刘禹锡的《踏潮歌》通过描绘海上波涛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诗中提及的“征南将军”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位将领,象征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人类力量的反思。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常以政治、自然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面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踏潮歌》是一首描绘海洋壮丽景象的诗,诗中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刘禹锡以生动的描写和豪放的情感,传达了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诗的开篇用“屯门积日无回飙”描绘出静谧的海面,接着用“轰如鞭石矻且摇”展现了海浪的力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海潮的汹涌澎湃。接下来的部分则通过“惊湍蹙缩悍而骄”描述了波涛汹涌的场景,展现出海洋的无穷魅力与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将鲸鱼的悠然自得与海人们的狂热呼喊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唐代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
诗词测试:
《踏潮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介鲸”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