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0:38
禅禅,无党无偏。
迷时千里隔,
悟在口皮边。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强调禅的境界是没有偏见和党派的。在迷惑的时候,我们感觉与真理相隔千里,但在顿悟的时候,这种真理其实就在唇边。
释有权,宋代禅僧,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禅宗思想,简练而深邃,体现了对人生和宇宙的独特见解。
此诗写于宋代,那个时期禅宗逐渐兴起,许多文人和僧侣开始探索内心的真实与世界的本质。诗中反映了禅宗关于“悟”的理念,表达了对迷与悟之间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禅理。第一句“禅禅,无党无偏”直接点明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即超越一切成见与偏执,达到心灵的清净与和谐。接下来的“迷时千里隔”则描绘了人在迷惑、无知状态下与真理之间的巨大距离,传达了禅宗对人心困境的深刻洞察。在面对复杂的生活和纷扰的内心时,许多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仿佛与真理隔着千山万水。然而,最后一句“悟在口皮边”则为整首诗带来了转折,表明当我们真正领悟的时候,真理其实是如此近在咫尺。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迷与悟的鲜明对立,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智慧与深邃,使人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心灵境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迷与悟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觉悟是达到真理的关键。通过对禅的理解,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智慧与哲思,鼓励人们在迷惘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这些意象在诗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禅宗强调的“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心灵的觉醒和生命的领悟。
诗中提到的“无党无偏”表示什么?
“迷时千里隔”中的“千里”用来比喻什么?
“悟在口皮边”的意思是指: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王维的诗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而释有权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迷与悟,呈现出不同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