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村女》

时间: 2025-04-27 04:15:46

诗句

白襦女儿系青裙,东家西家世通婚。

采桑饷饭无百步,至老何曾识别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5:46

原文展示:

白襦女儿系青裙,
东家西家世通婚。
采桑饷饭无百步,
至老何曾识别村!

白话文翻译:

这位穿着白色襦裙的姑娘系着青色裙子,
东家和西家的女儿都在世代联姻。
她们采摘桑叶送饭,走的路并不远,
可是到老了也从未识别过自己所住的村子。

注释:

  • 白襦:指白色的襦裙,古代女性常穿的衣物。
  • 青裙:指青色的裙子,常与白襦搭配,表现出女性的清新和雅致。
  • 世通婚:指家庭之间的联姻,强调了村庄中人际关系的紧密。
  • 采桑:采摘桑叶,桑树是养蚕的植物,体现了农村的生活习惯。
  • 饷饭:送饭的意思,通常是指为家人或邻居送去的饭菜。
  • 识别村:指认识村庄,暗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诗中提到的“世通婚”体现了家族之间的联姻现象,常见于古代农村,显示出农村的封闭和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长年投身于政治和军事活动,同时也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闻名。陆游的诗词多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理想为主。

创作背景:

《村女》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简单和封闭,表现了他对农村女性生活状态的关注,及对传统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村女》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少女的形象,展示了农村生活的细节。诗中,白襦和青裙的搭配,不仅代表了女性的青春和美丽,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衣着风俗。通过“东家西家世通婚”的描述,诗人揭示了农村家庭之间复杂的亲属关系,以及乡村社会的封闭性。

诗中“采桑饷饭无百步”,用轻快的语调描绘了村女日常生活的场景,然而随后的“至老何曾识别村”则带有一丝无奈和感慨,暗示了村女虽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未曾真正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轻快的表面下,透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体现了对传统农村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既有对女性生活的同情,也有对传统社会的质疑,展现出陆游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襦女儿系青裙: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儿的形象,白色襦裙与青裙的搭配,显示出她的青春和单纯。
  2. 东家西家世通婚:强调了村庄中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表现了社会的封闭性。
  3. 采桑饷饭无百步:描绘了农村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平凡,反映了女儿们的勤劳。
  4. 至老何曾识别村: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虽然生活在村庄,却未曾真正了解过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襦”与“青裙”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隐喻了农村女性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村女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封闭与传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襦:象征纯洁和青春。
  • 青裙:象征清新与自然。
  • 桑树:象征农村生活的基础与传统。
  • 村子:象征着封闭和对外界的陌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女儿的服饰是什么颜色的?

    • A. 红色和黄色
    • B. 白色和青色
    • C. 黑色和紫色
  2. 诗中提到的“世通婚”是指什么?

    • A. 不同家庭之间的合作
    • B. 家庭之间的联姻
    • C. 迁移到外村
  3. 诗中描述的女儿主要的日常活动是什么?

    • A. 织布
    • B. 采桑饷饭
    • C. 做饭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陆游的《村女》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关注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但陆游更侧重于农村女性的生活状态,而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同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旧将 浣溪沙(雨中荷花)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存神词) 如梦令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相须为命 气字旁的字 怨黛 顷谈 高才大学 尸字头的字 自觉自愿 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弛高骛远 催租瘢 放龙入海 阜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怪罪 咬文嚼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