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6:38
孤篷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在孤独的小船旁,我夜里依偎着低矮的丛林,萧萧的雨声悲切而沉重。
一边是霜痕,另一边是雾气弥漫的江面,忧愁如沙滩上的枯叶一样飘零。
淡淡的云彩渐渐消失,黯淡的西风吹老了岸边的风景,满江的新雪覆盖了大地。
天怎么会无情呢?离骚的愁苦一点一点送走了归来的客人。
归去的路途该如何得以安宁?在寒冷的时节,只见白鹭和翘鸥依偎在一起。
秋天的晚霞映照着山川,夕阳照耀着水面,让我心中愁肠千结。
涛声翻滚,浪花叠起。怎样才能像西边那样,一杖横渡?
我在江南苦苦踱步,孤雁衔着千里的明月。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齐天乐 其二 和楚客赋芦》创作于诗人游历江南时,受到自然风光及离别情绪的影响,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离愁的感慨。开头“孤篷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寂的环境,伴随着雨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霜痕”、“烟色”更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出秋冬交替时节的冷清和萧条,充满了愁绪。
在“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中,诗人借用古典典故,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最后几句“涛翻浪叠”、“雁衔千里月”意象交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还隐喻着诗人的心境,仿佛在追问,如何才能在这无情的世界中找到归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感悟,借助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中“萧萧”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A) 鸟鸣
B) 风声
C) 雨声
“天岂无情”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自然环境
C) 命运
“涛翻浪叠”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愁苦
C)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