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3: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6:41
青山不换。百岁平分半。鹏鸟息,鱼龙变。年来知寡过,笛退原非贱。逍遥也,草堂长画探诗卷。花底春光晏。柳外莺声乱。杯在手,何须叹。未逢宣室外召,且遂墙东。从此后,覆蕉梦鹿凭他幻。
青山依旧不变,百年时光已过了一半。大鹏鸟歇息,鱼龙也翻身变化。回首往年,才知年岁已不多,笛声渐渐消退并非因为贱价。闲适的日子里,草堂里长久地吟咏着诗卷。花底春光正好,柳外黄莺声声乱响。手中把杯,何必叹息。未曾遇到宣室外的召唤,不妨随意向东走。从此以后,覆蕉之梦,鹿也随他去幻影。
丁澎,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与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本诗作于丁澎年届五十之际,借以自寿,表达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千秋岁》是丁澎在年过半百之际所作,诗中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生活态度。诗的开篇“青山不换”,便引出了时间的主题,青山如故,岁月却在悄然流逝,令人感慨万千。接着,“鹏鸟息,鱼龙变”,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在诗的中段,丁澎描绘了自己在草堂中吟咏诗篇的悠闲生活,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诗中的“花底春光晏”与“柳外莺声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最后的“杯在手,何须叹”更是强调了生活的淡然与洒脱,即使未曾得到权势的召唤,也无须感到遗憾,享受当下便是最大的幸福。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的情感基调由感伤转向平和,给予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更蕴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哲学思考。
《千秋岁》的开头描绘了哪个自然景象?
A. 大海
B. 青山
C. 沙漠
D. 雪山
诗中提到“鹏鸟息,鱼龙变”,这两者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延续
B. 事物的变化
C. 自然的宁静
D. 权力的追求
诗中“杯在手,何须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A. 悲伤
B. 愤怒
C. 享受当下
D. 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