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01:18
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
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
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尘埃象征着文信,界限象征着沙弥(即刚出家的僧人)。尘埃聚集形成了世界,而界限则被分解成微小的尘埃。界限比喻着人间的果报,尘埃则代表着有漏的因缘。尘埃的因缘并不真实,界限的果报也并不是真实的。因果关系都是像幻影一样,真正超脱世俗的人是堂堂正正的。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丽、婉约,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与人情。黄庭坚在诗词上受王维、孟浩然的影响,尤其重视意境的表达。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与六祖沙弥文信的交流中写成,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尘与界的对比,揭示了人世间因果关系的虚幻,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使用了非常简练的语言,然而其主题却深邃而富有哲理。通过“尘”和“界”的对比,黄庭坚巧妙地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虚幻与不实。尘埃代表着烦恼和执着,而界限则象征着人间的果报和束缚。诗中提到的“因果皆如幻”,显示了诗人对因果法则的深刻认识,暗喻人生的种种果报往往是短暂而不真实的。最后,诗人以“堂堂出世人”来强调那些能够超脱世俗的人的品格,表现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反映了黄庭坚的哲学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清净无染的精神境界。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
尘埃象征着文信的烦恼,界限象征着初出家的沙弥,暗示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对立。
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
尘埃的积聚形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而界限的细分则将其化为微小的尘埃,说明世界的复杂性与虚无。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界限比喻着人间的果报,尘埃则象征着有漏的因缘,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
尘埃的因缘并不真实,界限的果报也并不是真实的,揭示了因果关系的虚幻。
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说明因果关系都是幻影,真正超脱世俗的人生是清净无染的。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超脱,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反思与超越,体现了黄庭坚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这些意象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尘与界的对比不仅是对现实的观察,也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诗中“尘”象征什么?
“界”在诗中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