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2:28
原文展示:
陈氏秋容轩 高启 〔明代〕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白话文翻译:
西郊的景色辽阔遥远,河流和树木仿佛凝结在烟雾之中。 雨后,红色的荷花瓣落下,斜阳照在半江上,显得有些冷清。 蝉鸣声中,山色似乎要暗下来,大雁飞去,天空显得更加遥远。 孤独的旅人面对这萧条的景象,应该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40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面对秋天的萧条景色,感慨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可能是在旅途中,面对西郊的辽阔景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身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中“西郊莽迢递”和“川树凝烟景”描绘了辽阔而朦胧的秋景,给人以遥远和模糊的感觉。“雨过落红蕖”和“斜阳半江冷”则进一步以具体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秋天的冷清和诗人的孤寂。蝉鸣和雁去,更是加深了这种季节的萧条感和诗人的孤独感。最后,“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认知,通过镜中的影像,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秋景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和对季节变化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西郊莽迢递”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景色 B. 夏天的景色 C. 秋天的景色 D. 冬天的景色
“雨过落红蕖”中的“红蕖”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枫叶 B. 红色的荷花 C. 红色的梅花 D. 红色的菊花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孤独 D. 悲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