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

时间: 2025-05-21 00:37:08

诗句

我公古仙伯,超然羡门姿。

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

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

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

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

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

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

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

归来扫一室,虚白以自怡。

游于物之初,世俗安得知。

我亦世味薄,因循鬓生丝。

出处良细事,従公当有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37:08

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

原文展示:

我公古仙伯,超然羡门姿。
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
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
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
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
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
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
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
归来扫一室,虚白以自怡。
游于物之初,世俗安得知。
我亦世味薄,因循鬓生丝。
出处良细事,従公当有时。


白话文翻译:

我尊敬的张公如同古代的仙人,超然物外,令人羡慕。
偶尔怀有济世的志向,却被世俗所束缚。
黄龙在帝王的郊外游弋,瑶琴的乐声伴随着凤鸟的舞姿。
最终我将返回溟海深处,怎能再安于这小池塘?
出入四十年,我从未辞去忧患。
一句话表达了归乡的心意,全家人劝我不要改变。
我的君主英明睿智,广泛搜求士人即使在茅草屋中。
无人长者相伴,如何让我安于子思之道?
归来后打扫一室,保持空白以自得其乐。
在物质的初始阶段,世俗怎么能理解我?
我也是世味淡薄,因循而鬓发渐白。
出处虽然是微小之事,公应该有更好的时机。


注释:

  1. 古仙伯:古代的仙人,指代高人或隐士。
  2. 羡门姿:令人羡慕的姿态。
  3. 济物志:帮助世人、济世救人的志向。
  4. 黄龙: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
  5. 箫韶:古代乐器,象征着美好的音乐。
  6. 溟极:指深邃的海洋或天涯。
  7. 阖府:全家,家人。
  8. 茅茨:指茅草屋,象征贫穷但质朴的生活。
  9. 子思:指孔子的弟子,象征理想的道德标准。

典故解析:

  • 黄龙游帝郊:出自《周易》,象征美好的兆头。
  • 济物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朋友张安道即将赴南都(即南京)任职,诗中流露出对张安道的关怀和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在《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自身处境的忧虑。诗的开头以“我公古仙伯”称呼张安道,显示对朋友的敬重,同时也将他与古代隐士相提并论,暗含对张安道志向的赞赏。接着,诗人反思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出一种无奈与被束缚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苏轼将自己与张安道的境遇进行对比,表达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我亦世味薄”,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薄态度,表现出一种不羁而又孤独的情怀。

整首诗以忧患的思考为主线,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我公古仙伯:赞美张安道,如同古代的仙人,具有超凡的气质。
    • 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表达了有济世之志却被现实束缚的无奈。
    • 黄龙游帝郊:寓意美好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 终然反溟极:表明对归去深海的向往,隐含对现实的逃避。
    • 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回顾自己的经历,承受过的忧患与磨难。
    • 吾君信英睿:对君主的赞美,体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 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暗示失去智者的陪伴,心中不安。
    • 归来扫一室:强调一种归隐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古仙,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表现出一种世俗与理想的矛盾。


意象分析:

  1. 古仙:象征理想的追求与超然的境界。
  2. 黄龙: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吉祥的兆头。
  3. 茅茨:象征朴素生活的真实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称赞张安道的哪个特质? A. 富裕
    B. 超然
    C. 忍耐
    D. 多愁善感

  2. 诗中提到的“黄龙”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理想与美好
    C. 战争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与理想的追求,但苏轼更加注重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赵言 戏答仇梦得承制二首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 宿灵汤文室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 其三 谢仲谋示新诗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 次韵叔父圣谟咏莺迁谷 留春令·江南一雁横秋水 戏呈孔毅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驻节 溃冒冲突 支援 谒舍 耳字旁的字 随衙 凿破浑沌 麻字旁的字 包含诬的词语有哪些 梓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梓的读音与书写详解 三框儿的字 多病多愁 木字加见字念什么_木字加笔画汉字读音详解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糹字旁的字 多姿多彩 厄字旁的字 熠熠生辉 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shu的汉字全收录_shu的汉字写法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