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偶书》

时间: 2025-04-27 23:46:36

诗句

堪笑又堪嗟,人生果若何。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

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

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6:36

原文展示:

堪笑又堪嗟,人生果若何。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作者认为人生充满了可笑和可叹的事情,应该把所有复杂的事情都融入一首歌中。世态的变化如同翻掌一样迅速,而时间的流逝则像急流一样迅猛。在宁静中,作者体会到了真正的滋味,所得到的感悟非常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堪笑又堪嗟:既可笑又可叹。
  • 果若何:究竟如何。
  • 万端事:各种各样的事情。
  • 世态: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
  • 逾翻掌:比喻变化迅速。
  • 年光:时间。
  • 剧逝波: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静中真气味:在宁静中体会到的真正滋味。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时刻,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总结。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首句“堪笑又堪嗟”直接点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既有可笑之处,也有可叹之处。接下来的“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则是一种超脱的态度,将人生的种种复杂情感融入一首歌中,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智慧。后两句“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世态和时间的认识,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世事变化之快和时间流逝之迅速。最后一句“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则是作者在宁静中得到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在平静中体会生活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堪笑又堪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可笑之处,也有可叹之处。
  • “人生果若何”:进一步强调人生的不确定性。
  •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将复杂的人生情感融入一首歌中。
  • “世态逾翻掌”:比喻世事变化迅速,如同翻掌一样。
  • “年光剧逝波”:比喻时间流逝迅速,如同急流一样。
  • “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在宁静中体会到的真正滋味,所得到的感悟非常多。

修辞手法:

  • 比喻:“世态逾翻掌”和“年光剧逝波”都是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事变化和时间流逝。
  • 对仗:“堪笑又堪嗟”和“静中真气味”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强调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端事”:象征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世态逾翻掌”:象征世事变化的迅速。
  • “年光剧逝波”:象征时间流逝的迅速。
  • “静中真气味”:象征在宁静中体会到的真正滋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邵雍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2.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悲观 B. 乐观 C. 超脱 D. 无奈

  3. “世态逾翻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邵雍的《偶书》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对世态的洞察,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赤壁 山行 秋夕 怀罗浮 更漏子 落叶声 殢人娇 芙蓉 淡黄柳 疏柳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王仆射答华州周侍郎贺放榜作) 塞下曲 题新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尽信书不如无书 金珠玛米 克字旁的字 民怨盈涂 卑论侪俗 白费口舌 目字旁的字 包含粱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云入泥 象耕鸟耘 牖导 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擗踊号呼 长傲饰非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