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洛阳春 其二 寒日饮胜力寓斋,九来、电发、惟夏同用欧韵》

时间: 2025-07-28 14:51:15

诗句

空阶屐响添吴语。

水沉烟重炷。

邻家挝鼓逼残年,点点催花雨。

寒云细擘霜天絮。

正书空情绪。

平安记写雁飞边,曾衔过、江干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1:15

原文展示:

空阶屐响添吴语。水沉烟重炷。邻家挝鼓逼残年,点点催花雨。寒云细擘霜天絮。正书空情绪。平安记写雁飞边,曾衔过江干否。

白话文翻译:

在空荡的台阶上,木屐声响伴随着吴地的方言。水面沉静,烟雾缭绕,香炉里的香烛燃烧得愈发浓厚。邻家的鼓声催逼着即将过去的岁月,那点滴的花雨仿佛在催促着春天的来临。寒冷的云朵轻轻地撕扯着霜天的絮状物,此时的心情正如无物可寄。平安的信笺记载着远方雁群的飞翔,不知它们是否曾经掠过江边?

注释:

  • :木屐,古代的一种鞋。
  • 吴语:指吴地方言,主要在江苏、浙江一带。
  • :香烛的意思,指燃烧的香。
  • 挝鼓:敲鼓,发出声音。
  • 点点催花雨:暗指春雨点滴,催促花开。
  • 寒云细擘霜天絮:寒冷的云轻轻撕裂霜天的絮状物,意象表现出天寒地冻的景象。
  • 平安记:指书信或消息,传达平安之意。
  • 雁飞边:指大雁飞过的地方,暗示思念和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作诗,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创作背景:

《洛阳春 其二》创作于春季,正值寒日,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细微变化,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洛阳春 其二》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乍暖还寒与人心的复杂情感。开头通过“空阶屐响添吴语”,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木屐声在空旷的台阶上回响,伴随着吴地的方言,仿佛将人带入一个悠远的春日午后。接着,诗人转向“水沉烟重炷”,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水面沉静而烟雾缭绕,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邻家的鼓声声声入耳,催逼着残年的逝去,而“点点催花雨”则表明了春雨的细腻,暗喻着生命的复苏与重生。寒云的细腻描写中,诗人用“细擘霜天絮”表现出冬天的残留,正是这种对比,突显了春天的珍贵与希望。最后,诗人提到的“平安记”和“雁飞边”,则是对远方的思念与问候,传达出一种对人情的关怀与期待,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李良年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阶屐响添吴语:描绘空旷的台阶上,木屐的声音与吴地方言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亲切的氛围。
  2. 水沉烟重炷:水面安静,烟雾迷蒙,香烛的香气愈加浓郁,暗示着内心的沉思。
  3. 邻家挝鼓逼残年:邻居敲鼓声响,仿佛在催促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年华的感慨。
  4. 点点催花雨:春雨细细密密,催促着花儿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5. 寒云细擘霜天絮:寒冷的云朵轻轻撕扯着霜天的絮状物,表现出春天的犹豫与不定。
  6. 正书空情绪:心情空荡荡,似没有寄托,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7. 平安记写雁飞边:书信中提到远方的雁群飞翔,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
  8. 曾衔过江干否:不知雁群是否曾飞过江边,表达了对彼岸的渴望与不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云比作撕扯霜天的絮状物,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催逼”“细擘”等动作描绘,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细微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展现了李良年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关怀,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阶:象征孤独与静谧。
  • 吴语:代表地方文化与情感的联系。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暗示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象征变幻不定的情感状态。
  • :代表思念与久别重逢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空阶屐响”表达了怎样的氛围? A. 热闹 B. 寂静 C. 哀伤 D. 欢快

  2. “水沉烟重炷”中“沉”字的用意是什么? A. 流动 B. 安静 C. 浅薄 D. 深刻

  3. 诗中提到的“平安记”主要是指什么? A. 书信 B. 音乐 C. 画作 D. 诗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与月亮的对比,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深邃,与《洛阳春 其二》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良年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襄阳乐 浰阳早发 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 昭君村 滟滪堆 屈原塔 泊南井口期任遵圣 舟中听琴 戎州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三寸之辖 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亿万斯年 臣字旁的字 加开头的成语 绰见 硡峒 皮字旁的字 意出言外 曰字旁的字 贪墨成风 口字旁的字 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蛾赴烛 曲领 清昊 人多智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