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6:5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6:54:59
洛阳春·莹园赏牡丹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六曲阑干低凭。
晚庭香静。
暗愁分付与蜂儿,
又卷入杨花影。
粉靥偎烟相并。
似伊娇靓。
隔花不见去年人,
悄觅遍青苔径。
在低矮的栏干旁,我靠着它静静地观赏。
傍晚的庭院香气宁静。
我将心中的愁苦悄悄地倾诉给蜜蜂,
它们又在杨花的影子里飞舞。
那娇艳的脸庞依偎在烟雾中,
宛如她的娇美。
隔着花朵,再也见不到去年的那个人,
我默默地在青苔的小径上寻找。
郭则沄,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诗风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他的诗作往往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赏花的场景,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洛阳春·莹园赏牡丹》在形式上采用了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呈现出春天的宁静与美丽。全诗以“六曲阑干”开篇,展现出一个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气氛。接下来的“晚庭香静”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芳香。
诗中“暗愁分付与蜂儿”一句,表现出诗人在美丽的景色中却无法抑制心中的愁思。蜜蜂的存在,既是自然的元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不仅如此,杨花的影子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逝去的人。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粉靥偎烟相并”,通过鲜明的意象将情感与自然融合在一起。隔着花朵却再也见不到去年的人,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怀念完美结合,令人感受到一份淡淡的哀愁与美好。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往事的怀念。通过描写春日的花景与内心的愁苦,诗人展现了人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选择题:诗中“六曲阑干”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人将心中的愁苦倾诉给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