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6:2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6:25:46
踏莎行
晏几道 〔宋代〕
柳上烟归,池南雪尽。
东风渐有繁华信。
花开花谢蝶应知,
春来春去莺能问。
梦意犹疑,心期欲近。
云笺字字萦方寸。
宿妆曾比杏花红,
忆人细把香英认。
柳树上的烟雾渐渐归去,池塘南边的雪已经融尽。
东风轻拂,渐渐带来了繁华的消息。
花开花谢,蝴蝶也应当知道,
春天来了春天去,黄莺又能问候。
梦中的情意犹如迷雾,心中期盼想要靠近。
纸上字字都萦绕在心头。
昨日的妆容曾经比杏花还要红,
回忆那个人细细辨认香英的样子。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年-1110年),字善述,号晚晴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因其词风婉约而被誉为“婉约派”代表。晏几道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抒发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个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往昔的回忆。
《踏莎行》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巧妙地引入了对往昔的思念与情感的纠葛。开篇的“柳上烟归,池南雪尽”,生动展现了春的气息,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而“东风渐有繁华信”则进一步增强了这一主题,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心灵的复苏。
中间的“梦意犹疑,心期欲近”,表达了诗人在梦中情感的犹豫与期待,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此句的情感深邃,使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云笺字字萦方寸”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字句如同缠绕心头的思绪,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宿妆曾比杏花红,忆人细把香英认”,透出了一种对往昔美好回忆的追忆与怀念,杏花的红妆象征着青春和美丽,而香英则是对那个特别人的怀念,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忧伤的画面。整首词在对春天的描绘中,夹杂着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细腻而真挚,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情感的期待,情感细腻而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柳上烟归”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英”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踏莎行》的详细解析与鉴赏,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