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蝶恋花八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3:35:55

诗句

黄菊枝头秋意晚。

一晌沉吟,几阵南飞雁。

天阔云闲谁是伴。

眼前风物何曾惯。

往事乍怜秋后扇。

蠹损梅花,瘦了真真面。

罗袖寒温劳缱绻。

蛛丝午夜牵别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5:55

原文展示:

蝶恋花八首 其一
作者: 白敦仁

黄菊枝头秋意晚。
一晌沉吟,几阵南飞雁。
天阔云闲谁是伴。
眼前风物何曾惯。
往事乍怜秋后扇。
蠹损梅花,瘦了真真面。
罗袖寒温劳缱绻。
蛛丝午夜牵别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菊在枝头上,预示着秋意已深。作者在此时沉吟不语,听到南飞的大雁阵阵而过,仿佛在问这辽阔的天空和闲逸的云彩,谁能与我作伴?眼前的风景对我而言似乎并不熟悉,往事犹如秋后的扇子,让我怜惜。梅花因虫蛀而损伤,显得愈加瘦弱,令人感到伤感。轻薄的罗袖在寒风中显得温暖而缠绵,甚至在午夜时分,蛛丝也将我与隔院的情感牵连在一起。


注释:

  • 黄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秋的到来。
  • 沉吟:静静地思考或吟唱。
  • 南飞雁:候鸟南飞,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
  • 天阔云闲:辽阔的天空和闲适的云彩,表示一种悠闲的氛围。
  • 往事乍怜:对过去的回忆刚刚涌上心头,产生怜惜之情。
  • 蠹损:指虫蛀或损坏。
  • 罗袖:轻薄的衣袖,常用于描写女子的衣着。
  • 蛛丝:蜘蛛的丝,象征着细腻的情感和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敦仁,近代诗人,其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感伤与思念的季节,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抒发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蝶恋花八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季特有的 melancholia。开篇的“黄菊枝头秋意晚”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凉意渐生的时节,菊花的金黄与秋天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接下来的“南飞雁”则引入了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主题,鸟儿南飞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对故乡和往事的思念。

诗中“天阔云闲谁是伴”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秋天的辽阔天空与悠闲云彩,似乎更增添了一种无聊与空虚的感觉。此时,往事的涌现让诗人倍感惆怅,特别是“乍怜秋后扇”,古老的扇子不仅是物品,更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诗人对过往的思索与怀念。

后半部分提到“蠹损梅花”,用梅花的凋零象征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消逝的青春,表现了一种无奈与感伤。最后的“蛛丝午夜牵别院”则暗示了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仿佛在说即使身处不同的地方,情感的联系仍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受,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菊枝头秋意晚:描写秋天的气息和黄菊的开放,暗示时间的流逝。
  2. 一晌沉吟,几阵南飞雁:沉思片刻,听见南飞的大雁,表现了秋天的情感。
  3. 天阔云闲谁是伴:辽阔的天空与悠闲的云彩,表达孤单。
  4. 眼前风物何曾惯:眼前的景物并不熟悉,隐含内心的不安。
  5. 往事乍怜秋后扇:对往事的怜惜,扇子象征着记忆。
  6. 蠹损梅花,瘦了真真面:梅花因损坏而显得憔悴,象征内心的悲伤。
  7. 罗袖寒温劳缱绻:轻薄的罗袖在寒冷中仍显温暖,描绘情感的纠缠。
  8. 蛛丝午夜牵别院:午夜的蛛丝连接着两个地方,暗示情感的牵挂。

修辞手法

  • 对比:秋天的菊花与梅花的凋零形成对比,突出生命的脆弱。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有生命力。
  • 象征:通过物象传达情感,如扇子、梅花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了离别、思乡和对往事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秋天不仅是大自然的季节,更是人生命运的象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菊:秋天的象征,传达出生命的成熟与凋零。
  • 南飞雁:象征离别与思乡,常用来表达情感的流动。
  • 梅花:象征坚韧与脆弱,反映诗人内心的挣扎。
  • 罗袖:象征细腻的情感与温暖的联系。
  • 蛛丝:隐喻情感的牵绊与细腻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飞雁”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聚会
    • C) 游玩
  2. 诗人提到的“秋后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
    • C) 惊讶
  3. “罗袖寒温”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冷漠的情感
    •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A) 离别
  2. B) 怀念
  3. A) 寒冷的天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离别的感伤,使用了细腻的生活景象与情感的交织,两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注重女性的情感细腻,而白敦仁则展现了一种哲理式的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
  • 白敦仁相关研究论文和著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春昼 浪淘沙 庚子八月二十一日,弋阳舟次,寄芗泠七叔父 浪淘沙 浪淘沙 其三 浪淘沙令 浪淘沙 客中午日 浪淘沙令六首 其五 浪淘沙 题吴园次收绘小像 浪淘沙 其十 浪淘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泥佛劝土佛 识味 包含任的成语 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握的成语 肀字旁的字 包含祛的词语有哪些 一马一鞍 同道相益 风字旁的字 引年 齒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目不识丁 秘而不宣 比字旁的字 乌署 稉稌 买卖公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