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江南弄七首 其四 凤笙曲》

时间: 2025-07-28 20:41:27

诗句

绿耀克碧凋琯笙。

朱唇玉指学凤鸣。

流速参差飞且停。

飞且停。

在凤楼。

弄娇响。

间清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1:27

原文展示:

绿耀克碧凋琯笙。朱唇玉指学凤鸣。流速参差飞且停。飞且停。在凤楼。弄娇响。间清讴。

白话文翻译:

绿色的光芒在碧玉般的笙上闪耀,凋零的音符如同笙声。红唇如玉的手指模仿凤凰的鸣叫。音符流动的速度参差不齐,时而飞翔时而停歇。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凤楼之上。演奏出娇媚的音响,夹杂着清脆的歌声。

注释:

  • 绿耀克碧:形容笙的颜色和光泽。
  • 凋琯笙:指笙的声音如同凋零的花朵。
  • 朱唇玉指:形容演奏者的嘴唇红润如朱,手指洁白如玉。
  • 学凤鸣:模仿凤凰的鸣叫声。
  • 流速参差:音符流动的速度不一致。
  • 飞且停:形容音符的流动状态,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 凤楼:指高雅的音乐场所。
  • 弄娇响:演奏出娇媚的音响。
  • 间清讴:夹杂着清脆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文学家。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自身也擅长诗词创作,风格多变,尤以乐府诗见长。此诗出自《江南弄七首》,描绘了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的技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在欣赏音乐时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技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色彩和声音的交织,描绘了一幅音乐演奏的生动画面。首句“绿耀克碧凋琯笙”以色彩入手,用“绿耀”和“碧”形容笙的光泽和颜色,而“凋琯笙”则暗示了音乐的哀婉。接着,“朱唇玉指学凤鸣”描绘了演奏者的形象,红唇和玉指的对比,以及模仿凤凰鸣叫的技艺,展现了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后几句则通过音符的流动和停歇,以及在凤楼上的演奏,营造了一种优雅而动人的音乐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艺术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耀克碧凋琯笙”:以色彩描绘笙的光泽和颜色,同时暗示音乐的哀婉。
  2. “朱唇玉指学凤鸣”: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演奏者的技艺和音乐的美妙。
  3. “流速参差飞且停”:形容音符流动的速度和状态,营造音乐的动感。
  4. “飞且停。在凤楼。”:重复“飞且停”,强调音乐的节奏变化,同时引入演奏的场所。
  5. “弄娇响。间清讴。”:描绘音乐的音响效果,夹杂着清脆的歌声,增添音乐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色彩描绘:通过“绿耀”和“碧”等色彩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 形象比喻:“朱唇玉指学凤鸣”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演奏者的技艺。
  • 重复:“飞且停”的重复使用,强调了音乐的节奏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修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耀:笙的光泽和颜色。
  • 碧:笙的颜色。
  • 朱唇玉指:演奏者的形象。
  • 凤鸣:音乐的美妙。
  • 飞且停:音符的流动状态。
  • 凤楼:演奏的场所。
  • 娇响:音乐的音响效果。
  • 清讴:清脆的歌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唇玉指学凤鸣”描绘了什么? A. 演奏者的形象 B. 音乐的美妙 C. 笙的颜色 D. 音符的流动状态

  2. “绿耀克碧凋琯笙”中的“凋琯笙”暗示了什么? A. 音乐的哀婉 B. 笙的颜色 C. 演奏者的技艺 D. 音符的流动状态

  3. 诗中“飞且停”重复使用,强调了什么? A. 音乐的节奏变化 B. 演奏者的形象 C. 笙的颜色 D. 音符的流动状态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弄七首》其他篇章,如《江南弄七首 其五 凤笙曲》。
  • 其他南朝乐府诗,如《子夜歌》。

诗词对比:

  • 与《子夜歌》相比,萧衍的《江南弄七首》更加注重音乐的描绘和艺术修养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乐府诗选》
  • 《萧衍诗集》
  • 《中国古代音乐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嘅时 满江红 其四 高司寇召饮园亭,赋谢 满江红 其十 岳坟次武穆原韵 满江红·与殷彦来 满江红(寿傅尚书) 满江红·竹马来迎 满江红 满江红·不作三公 满江红 过滹沱 满江红 戏赠友人用沈友夔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奉裳衣 忙不迭 言行抱一 衣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笔参造化 叡知 衔华佩实 一悲一喜 单人旁的字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正穴 音字旁的字 数奇命蹇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