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七 諴雅》

时间: 2025-05-07 21:36:57

诗句

地德溥,昆丘峻。

扬羽翟,鼓应朄。

出尊祗,展诚信。

招海渎,罗岳镇。

惟福祉,咸昭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6:57

原文展示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七 諴雅》

地德溥,昆丘峻。
扬羽翟,鼓应朄。
出尊祗,展诚信。
招海渎,罗岳镇。
惟福祉,咸昭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地的恩德普及,巍峨的昆仑山高耸入云。高飞的鸟儿展翅翱翔,鼓声悠扬,回响在空中。尊贵的礼仪被恭敬地奉上,展现出真诚的信义。海洋的神灵受到召唤,各大山岳也都安然镇守。愿所有的福祉都能普遍显现,人人都能享受到升迁的荣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德溥:大地的恩德广泛。
  • 昆丘峻:昆仑山高大险峻。
  • 扬羽翟:高飞的鸟类,翅膀展开。
  • 鼓应朄:鼓声应和,回响在空中。
  • 出尊祗:恭敬地奉上尊贵的礼仪。
  • 展诚信:展现真诚的信义。
  • 招海渎:召唤海洋的神灵。
  • 罗岳镇:安镇各大山岳。
  • 惟福祉:愿所有的福气。
  • 咸昭晋:人人都能得到升迁的荣耀。

典故解析

  • 昆仑山:古代中国神话中认为昆仑是天界与人间的交界,是神仙的居所,象征着高大与神圣。
  • 扬羽翟:指高飞的鸟,象征自由与高尚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子云,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梁朝的政治家。他的诗歌和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沈约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而著称。

创作背景: 《梁雅乐歌》是沈约为梁武帝的乐舞所作,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民众安乐的祝愿。该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是政治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诗中充满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七 諴雅》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与神灵的召唤,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首句“地德溥,昆丘峻”以大地的恩德与昆仑的巍峨开篇,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气势,表明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鸟的翱翔与鼓声的回响,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了人间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出尊祗,展诚信”则指向人际之间的和谐与尊重,强调了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这种对人性光辉的歌颂,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最后两句“招海渎,罗岳镇”和“惟福祉,咸昭晋”则显示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愿所有的福祉普降,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幸福与成功。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更是对社会和谐与人性光辉的深切思考,展现了沈约作为诗人的深邃与广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德溥,昆丘峻:开篇强调大自然的恩惠与其伟岸的形象,象征着国家的根基。
  • 扬羽翟,鼓应朄:鸟儿飞翔与鼓声的应和,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 出尊祗,展诚信:强调了礼仪与信义的价值,表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
  • 招海渎,罗岳镇:召唤海神与安镇山岳,象征着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依赖。
  • 惟福祉,咸昭晋:愿所有人都能享受福祉与荣耀,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和谐。
  • 意象:自然界的描写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昆丘”、“羽翟”等,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类社会和谐与信任的重要性,体现了沈约对人性光辉的歌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德:象征着大地的恩惠与庇佑。
  • 昆丘:象征着高尚与伟岸,指代崇高的理想。
  • 羽翟:代表自由、高贵的精神追求。
  • 海渎:指代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 福祉:象征着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壮丽,也承载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地德溥,昆丘峻”中的“昆丘”指的是? A. 高大的山
    B. 广阔的草原
    C. 流动的河流
    D. 繁茂的森林

  2. 诗中提到的“扬羽翟”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高飞的鸟
    B. 垂下的花瓣
    C. 破旧的房屋
    D. 远方的山脉

  3. “惟福祉,咸昭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个人荣华
    B. 祝愿人人幸福
    C. 渴望权力与地位
    D. 寻求自然的庇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的向往。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之美,蕴含人文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梁雅乐歌》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性光辉的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展现了对社会和谐的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同样的情感基调却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视角与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沈约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使北 汀州第六十五 贫女吟四首 其三 第一百八十六 七拍 明堂庆成恭进诗 见艾有感 题苏武忠节图 皂盖楼 扬州城下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盖头换面 兴致勃勃 鼠字旁的字 持禄取容 王所 朝不及夕 醒结尾的成语 上天要价,落地还钱 比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宰相肚里能行船 马六甲 包含遂的成语 凤食鸾栖 选编 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包含烘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