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3:5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52:37
九日忆砚
作者: 姚合 〔唐代〕
帝里闲人少,
谁同把酒杯。
砚山篱下菊,
今日几枝开。
晓角惊眠起,
秋风引病来。
长年归思切,
更值雁声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孤独情景。作者身处帝都,闲人寥寥,难以找到朋友共饮。他在砚山的篱笆下看到几枝菊花盛开,感叹今天也只有这些花开。清晨的角声惊醒了他,秋风送来一丝病痛的感觉。长年的思乡之情愈发强烈,更加受到雁声的催促。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 780-842年),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涧亭,晚唐时期的诗人,以五言律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节日的背景促进了对孤独和思乡的深刻体验。重阳节是一个祭祖和登高的节日,诗人身处长安,面对节日的孤寂,感受到浓厚的乡愁。
《九日忆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人姚合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哀愁。诗的开头“帝里闲人少”,直接点出作者的孤独,身在繁华的长安,却难以找到共饮的朋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节日的悲凉。接着,诗中提及“砚山篱下菊”与“今日几枝开”,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高洁与超然,诗人通过菊花的盛开,暗示着自己对生活的期盼与慰藉,然而这种美好却显得格外孤单。
“晓角惊眠起,秋风引病来”,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突如其来的寒意,作者通过“秋风”传达出身体的脆弱与情感的低落,秋风不仅带来季节的变化,更引发了思乡的情绪。最后两句“长年归思切,更值雁声催”,则是情感的高潮,长久的思乡之情在雁声的催促下愈发显得强烈,雁阵飞过,唤起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对友谊缺失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浓厚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节日孤独感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帝里”指哪个城市?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诗中“晓角惊眠起”意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兄弟情谊;姚合的《九日忆砚》则聚焦于孤独与自然的结合,情感更显内敛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