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25
一翦梅(闻箜篌)
作者: 韩淲 〔宋代〕
缥渺神仙云雾窗。
说与苏州,未断人肠。
带湖烟月堕苍茫。
唤醒嫦娥,春笋纤长。
马上琵琶半额妆。
拨尽相思,十二巫阳。
疏清梦入潇湘。
佩玉鸣鸾,吹下天香。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听到箜篌声后,思绪飘渺,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神仙世界。诗人提到苏州,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未曾割舍。湖面烟雾与明月交融,景色显得广阔而模糊,唤起了嫦娥的倩影,春笋般的纤细生命涌现。诗人想象着骑马的场景,琵琶的半脸妆容,拨动着相思的情绪,仿佛万千情愫在天地间流淌。清梦飘入潇湘,佩戴的玉器与鸣鸾的声音像是吹送下来的天香,令人陶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淲,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文化繁荣的时代。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一翦梅》创作于何时并不详,但其内容反映了诗人对音乐、自然和情感的敏感,可能是在一次听到箜篌演奏后产生的灵感。
《一翦梅》是一首充满了音乐与自然意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箜篌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寄托于音乐之中。开篇的“缥渺神仙云雾窗”便设定了一个超脱现实的境界,给人以飘逸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苏州,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在烟雾和明月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邃。诗中“唤醒嫦娥,春笋纤长”将美丽与生命的脆弱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马上琵琶半额妆”,诗人不仅描绘了弹奏琵琶的女子形象,也暗示了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而“拨尽相思,十二巫阳”则是将思念之情升华为一种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挣扎。最后的“佩玉鸣鸾,吹下天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让人感受到一份恬静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浑然天成,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自然、故乡与音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美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呈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感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以上都是
“马上琵琶半额妆”的含义是什么?
A. 描绘弹琵琶女子的形象
B. 表达对音乐的热爱
C. 以上都是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记
B. 依恋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