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舍弟之鄱阳居》

时间: 2025-05-02 19:54:16

诗句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4:16

送舍弟之鄱阳居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原文展示: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白话文翻译:

在鄱阳居住的我,独自一人关上了柴扉。
故乡的人们都在哪里呢?在这滔滔江水中,孤独的旅人实在稀少。
湖光山色春草遍地,云木在夕阳中显得微弱。
南去的归雁相遇时,想必也会怜惜彼此的背影飞去。

注释:

  • 鄱阳:地名,指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 柴扉:用柴木做成的门,这里指代简陋的家门。
  • 故里:故乡。
  • 沧波:指江水的波浪,常用来形容江河的辽阔。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回雁:指南飞的雁,回归的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景文,唐代诗人,号称“诗家之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刘长卿与舍弟分别之际所作。诗人通过描绘鄱阳湖的景色,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送舍弟之鄱阳居》是刘长卿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鄱阳湖的春天景色,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以“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开场,表现出孤独的心境和对日常生活的淡淡感慨。第二句“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接下来的“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似乎在外界的美景中,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显得沉重。最后一句“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则透出一种对生命中离别和相思的哲思,回雁本是归去的象征,而诗人将其与自身的孤独相联系,传达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再见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在鄱阳湖寄居,独自关上柴门,表露出孤独感。
  2.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思念故乡,不知乡里的人都在哪里,感到孤独的人也很少。
  3.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描绘春天的湖山景色,草地绿意盎然,夕阳下的云木显得柔和而宁静。
  4.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南飞的归雁相遇时,想必也会在背对的情况下相互怜惜,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形成了一种优美的对比。
  • 比喻:将“沧波”形容为孤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思乡与孤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中孤独状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鄱阳:象征着远方的家与思念。
  • :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象征着归去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鄱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
    B. 山
    C. 城市
    D. 江河

  2. 诗中提到的“沧波”是什么意思?
    A. 宁静的湖面
    B. 汹涌的江水
    C. 孤独的旅人
    D. 夕阳的余晖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与孤独之情,但更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思绪的深邃。
  • 《月夜忆舍弟》:同样以亲情为主题,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风格上与《送舍弟之鄱阳居》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石门茅屋 岳州歌 题张原琛蓬窗 漫兴 岳阳晚兴(四首) 懊恼曲 湘中怨 上院判(十四韵) 杨褒忠公墓 赠阳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僧廊 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贾袖传香 伯玉知非 无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谳法 辰字旁的字 英声茂实 大行受大名 市棍 救火扬沸 羊字旁的字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包含斋的成语 千条万端 巳字旁的字 包含粒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